【清远古驿道】连州篇(一)

史志清远
+订阅

清远古驿道连州篇(一)

连州市境内以市区为中心,有陆路驿道7条,另有支线6条。其中,东翼星子线主线1条、支线2条,西翼东陂线主线3条、支线2条。南翼九陂线主线3条、支线2条;水路驿道有小北江古驿道1条。境内驿道总长356千米,其中陆路330千米,水路26千米。驿道沿线驿铺17处,有古亭25座,古桥18座,自然村落214个。

连州陆路驿道是古代著名的官道,也是久负盛名的盐道。湖南等地的挑盐客在驿道上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从而形成了“三里一亭、五里一店、十里一铺”的驿道村落布局。对当时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带动了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水路驿道历代为水路运输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便利。1959年后,小北江沿线先后建起了十座船闸,使小北江成为一条梯级渠化的水路,不仅为水路运输提供了便利,还为沿线两岸农田的灌溉用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水路上的历史人文遗迹,也成为连州市旅游业的独特资源之一。

东翼星子线

主线:连州市区到湖南临武古驿道。从连州市区向东北方向走,经连州、保安、龙坪、星子、大路边等5个镇,至大路边镇荒塘坪村,再进入与湖南临武县交界的茅结岭,通往湖南临武古道。路长55千米,宽1.5~3米,路面由青石板铺就。其中广荫亭以下一段古道(又称顺头岭秦汉古道),始建于秦汉,宽3米,多由宽20厘米、长1.3米凿有防滑漕的青石板沿山势铺就而成。现今尚存的古道遗迹,有由山下至山上的800余级石板路面。这条驿道为秦汉时期通往京城、官方传递文书的重要官道,史称“荆楚走廊”,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该驿道现存路段还有行人过往,而有的路段则已荒废。

连州至临武古道顺头岭段

支线:该驿道支线2条。(1)打鼓泉村至湖南宜章县支线。由通往湖南临武主线的大路边镇打鼓泉村往东行,经汛塘、山洲、田源岭、凤头岭等村,进入湖南宜章县境,长15千米。(2)南津尾至水口围支线。从连州镇南津尾北行经洲水、青石桥、洗马池、丘泉等村至龙坪镇水口围村,进入通往湖南临武主线,长25千米。

西翼东坡线

主线:该驿道支线3条。(1)连州至湖南蓝山古驿道。从连州市区往西北方向走,经连州、保安、西岸、东陂、丰阳镇和三水瑶族乡,至三水瑶族乡杉木崀村,进入湖南蓝山县,长30千米。(2)连州至湖南江华古驿道。从连州市区往西北方向走,经连州、保安、西岸镇至西岸镇禾冲村,进入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长30千米。(3)连州至连山大龙山古驿道。从连州市区往西北方向走,经连州镇、西岸镇,至西岸镇官埠村,接入连山县大龙山,长13千米。

支线:该驿道支线2条。(1)东陂至陵田支线。从东陂镇东陂街西行往江夏、尖寨、黄竹冲村至陵田村,进入通往湖南江华主线,长8千米。(2)西岸至官埠支线。从西岸镇墟坪村南行经上马石、象鼻、奎池村至官埠村(民国前属连山县管辖),进入通往连山大龙山主线,长8千米。

南翼九陂线

主线:该驿道支线3条。(1)连州至阳山小江古驿道。从连州市区经东南方向走,经连州、龙坪、西江三镇,至西江镇狮子口村,再进入阳山小江。长45千米。(2)连州至阳山黎埠古驿道。从连州市区往南行经连州、九陂两镇,至九陂镇韩屋村,进入阳山风门坳,通往阳山黎埠。长20千米。(3)连州至连南三江古驿道。从连州市区往西南方向走,至连州镇新家村,进入连南三江镇。长15千米。

支线:该驿道支线2条。(1)连州龙口新家村至九陂水足塘支线。从新家村向东南方行经九陂镇老厂、岩头、长塘等村,至水足塘村,接入连州至阳山黎埠主线,长18千米。(2)九陂塘肚村至九陂白石门四村支线。从九陂塘肚村向南行经莲花岗、龙岗等村至九陂白石门四村,接入连州至阳山黎埠主线,长18千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