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从昨晚开始,这条消息就在朋友圈流传,引发了一些热议。有人咬文嚼字,分析“突发情况”是指什么;有人沉迷做“阅读理解”,想找出消息“释放了什么信号”。
别慌!先来看看新闻的出处。它来自商务部官网11月1日发布的一条消息,原标题是《商务部部署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内容很多,“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只是其中列出的12条要求中的一条。
事实上,每逢节假日或重要节点,发布保供稳价通知是主管部门的常规动作。比如,今年1月27日有《商务部印发通知部署市场保供工作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2月9日有《关于做好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7月2日有《商务部部署各地做好汛期市场保供工作》等。
不难看出,此次发布通知,和强调“保供稳价”,都只是商务部针对“菜篮子”再正常不过的例行工作部署。
而且,按常识推断,也不必慌张。中国已经建立起强大的生产-消费良性互动体系,从目前市场情况看,粮食、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完全能满足居民需求。这一点,每个人从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足够的印证。
那么,“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因何得以传播和引发热议?
原因可能在于,10月以来,一些地方蔬菜涨价,甚至出现“菜比肉贵”现象,部分民众担心菜价继续上涨;二是个别地区出现零星散发病例,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一些民众出行受到影响,事先囤一些生活必需品可以有备无患,更从容应对防控和生活所需。加之冬季即将来临,囤菜、囤生活必需品,也符合一般家庭的习惯。
所以说,商务部此番印发文件,也是想民众之所想,把工作做在前头,千方百计保障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细看通知内容,地方政府要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完善省际间和本地区联保联供机制,根据形势及时开展跨区域调运;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每日跟踪蔬菜、肉类等重点生活必需品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预测,及早预警……其释放的信号就是,要坚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同时发力,确保民众“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今天,相关部门已经发文,提醒网友不要对商务部通知作过度解读、猜测。要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舆论失焦,更要警惕非理性情绪滋长,干扰当下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大局。
据预计,随着山东大棚蔬菜陆续进入市场,叶菜价格将在11月份逐步回落。这给保供稳价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期待各方努力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让良好政策初衷不折不扣地兑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