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茂名非遗|狮舞(信宜醒狮)你了解过吗?

茂名文旅
+订阅

近日

茂名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25个项目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市级非遗

项目类别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

狮舞(信宜醒狮)

▲视频时长:6分54秒  

醒狮是一种由劳动人民所创造,艺术性和体育相结合的传统娱乐,至今已有二千年多年的历史,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及内涵。信宜醒狮属中国舞狮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脱胎而来,五代十国后,随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清末由信宜著名拳师丘龙光引入信宜,并流传至今。民间认为狮子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逢年过节或开业,奠基、上梁、封顶、大喜等重大活动必请醒狮助庆,以求吉祥如意、财源滚滚。信宜舞狮活动一直以传统的地狮为主,逐步发展到凳狮、高台狮、高杆狮等,分布在东镇街道,水口镇,镇隆镇,北界镇,怀乡镇,池垌镇,白石镇等镇(街道)。醒狮舞是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民间狮舞。狮舞以南拳马步为主,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舞醒狮的表演程序是: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头佛戏狮。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分“采高青 ”和 “采地青 ”。套路丰富,多姿多彩,技巧高,难度大。此外,还有“狮子花灯 ”、“狮子吐球”、“大头佛引狮”和近代发展起来的竞技性极强的高桩狮、梅花桩狮等。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艺人的不断创新,如今的舞狮得到传承和发展,更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活动。

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非遗科

编辑/陈紫琪

初审/曾群芳

终审/曾欢彬

出品/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