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江:榕树下聆听革命故事,渡口边传承红色基因

南方+

一、背景与起因

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地处两区三镇交界,是梅江河水上交通线和潮塘武工队交通线的交会点、党组织秘密联络点、武工队和游击队重要据点,革命斗争历史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培养造就了林诗源、林镜源、林照生等一批革命人物,留下了渡口之战遗址、茅坪之战遗址、爱敬居、诚怡公祠等革命旧址,串联点缀于当年红色游击通道周围,在梅州革命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红色村”。近年来,北联村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三个带动”、弘扬“三种精神”、实现“五个提升”,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完成“红色村”建设项目22个,建成红色基因馆,修复一批革命遗址,推出“夜宿梅江·红色古村”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梅江·北联星火”南方日报专栏,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北联”实现美丽蝶变。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梅州市首批10个党员教育基地之一;2021年,被评为梅州市25个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之一。

2019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重要指示精神,梅江区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创新主题教育学习方式,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在西阳镇北联村开设“榕树下·渡口边”红色讲堂,坚持把革命传统教育贯穿主题教育的全过程,让全区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的洗礼中领会思想精髓、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做法与经过

(一)三方联动聚合力。区委高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专门研究出台《关于开设“榕树下﹒渡口边”红色讲堂认真做好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采取“区委点题、党校出题、单位选题”的形式,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明确组织形式、学习流程和学习费用,区委党校负责组织安排授课人及授课内容,西阳镇党委负责教学现场后勤保障等工作,要求全区各级各单位结合实际,按照“每周一课安排表”,选定学习内容,商定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参学人员集中学习,学习情况报区委主题办备案,最大程度凝聚了做好革命传统教育的工作合力。同时,由西阳镇北联村党支部书记带头,鼓励村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后裔走上“红色讲台”,用鲜活的事例讲述梅江区艰苦奋斗的岁月和改革开放时期革命奋斗历史,成为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一道红色风景线。

(二)创新模式激活力。红色讲堂分为现场教学和集中授课讲解两个阶段,由农会讲习所旧址(诚怡公祠)、交通联络站旧址(原北联小学)、渡口之战遗址、北联村红色基因馆4个现场教学点,以及“每周一课”专题教学两部分组成。其中,“每周一课”专题教学的地点设在榕树下的渡口边,成为红色讲堂的一大特色。专题教学的课程由区委确定方向,党校老师或区委宣传部、史志办的同志进行现场授课,精心挑选“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梅江区红色革命史”等8个不同主题的课程,各单位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菜单式”点课。“以往党校上党课,多数在会议室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次打破传统模式,把讲堂设在4个红色现场,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精神,通过可听、可看、可体验的’沉浸式’情景教学,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据负责讲解的区委党校老师介绍,“红色讲堂新颖的授课方式、灵活的课程安排、贴近实际需求的内容,吸引了不少单位报名学习。”

(三)建章立制强动力。北联村现场教学点是红色讲堂的起步阶段。近年来,梅江区将红色讲堂新模式与红色革命遗址、古民居活化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梅城和长沙、西阳等“一城两翼”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实施“双一十百千”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工程,利用“一校一园两馆”(梅江区委党校、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园,红四军梅城战役史料陈列馆、北联村红色基因馆),将经验做法推广到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园、黄遵宪故居、乔琳公祠等现场教学点,以“1+7+N”方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广泛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参观一次红色教育基地、聆听一堂红色教育党课、观看一部红色电影、阅读一本红色书籍、慰问一位抗战老兵、撰写一篇红色教育感想文章、点燃一颗红色初心,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目前,全区建成136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叶浩秀故居,授牌评选10个党员教育基地。同时,梅江区结合“党课开讲啦”活动,创新开展微诵读、微心得、微党课、微竞赛“四微”活动,通过线上朗读打卡、线下读书分享会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使新思想深入人心,把好声音传到基层一线,为“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三、成效与反响

(一)提升主题教育实效。红色讲堂的开设,让主题教育“活”起来,是梅江区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形式,推动主题教育“触角”向基层延伸的体现。红色讲堂不仅是梅江区打通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最后一公里”的有益探索,也是积极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的生动写照。特别是北联村党支部,在红色讲堂的熏陶带动下,深入开展党员评星定级、共产党员户挂牌等活动,一方面是激励党员支持“红色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引导村民参与到村内事务中来;另一方面是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参与乡村建设等纳入考评体系,实名进行公示,引导大家争先评优,提高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动性。

(二)受到党员干部点赞。在诚怡公祠聆听“一屋三烈士”的事迹,在交通联络站旧址了解曾经发生的动人故事,在渡口之战遗址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北联村红色基因馆追寻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每一个红色遗址,都是一个生动的“红色讲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之前在室内上党课,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如今的红色讲堂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学习革命历史,体会革命精神,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参加培训的不少党员表示,“相比于室内教学,更喜欢这种户外教学模式。”

(三)增加广大群众收益。北联村是梅江区10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地处偏远,山多地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动能不足。红色讲堂开设后,市区相关单位、镇村干部、中小学校等共有350场次12000人次到北联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徒步活动、扩展活动等。有了更旺的人气,村里的枇杷、蜂蜜、笋干等农特产品也有了更多的销路,2019年以来,村集体收入比以往增加了6万多元,带动村民增加了收入。2019年底,北联村成功脱贫“摘帽”,如今更是成了“网红村”,“红色北联”“北联枇杷”分别成了梅江区党建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名片。尝到发展“甜头”的西阳镇根据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按照“两线一网四片区”整体布局,将北联村与周边村落的红色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具有城郊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3A级红色旅游景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榕树下·渡口边”红色讲堂教学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省市各级领导先后到西阳镇北联村进行调研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中宣部《党建》杂志、学习强国、中国组织人事报、广东党建、南方日报、梅州日报采取单篇或素材形式,分别以《书写诗画小康新篇章》《党旗红,青山秀,党建引领打造“诗画梅江”》《党建微品牌 凝聚大合力》《深入挖掘苏区红色资源  构建党员教育新格局》《榕树下聆听革命故事 渡口边传承红色基因》《榕树下上党课 渡口边学党史》为题,先后报道了红色讲堂的经验做法。

四、创新意义与价值

“榕树下·渡口边”红色讲堂能够让党员点赞、群众受益、社会认可,是梅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是紧扣广东省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的具体举措,是活化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的实际表现,主要创新意义和价值体现如下:

(一)为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新路径。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梅江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党组织成立时间早、斗争持续不间断、重要历史人物足迹多、红色资源数多类齐等特点,全区通过市级以上认定的红色资源有46处,经过深入挖掘发现共有99处,且各个历史阶段都有红色资源。如何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融入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和老城改造,为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注入强劲的动力,这是摆在梅江区各级党组织的一个重要课题。红色讲堂通过鲜活案例、身边故事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树牢家国情怀,为活化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加快红色文化研究和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

(二)为创新党员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方法。传统的党员教育,大部分将党员集中在党校或党群服务中心等某个封闭式环境,室内理论教学多,互动交流探讨少,讲师在台上认真讲,学员在台下自行听,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学成效难以评估,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使党员心生反感,打消了他们参加集中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北联“红色讲堂”创新了党员教育模式,直接将课堂由室内搬到户外,既有理论教学又有现场参观,并且加入了很多现场感和体验性的内容,是党员教育“触角”向农村基层延伸的有益探索。一方面,给予党员干部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感受,让学员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完全脱稿的讲课方式对授课老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授课环境,制作一堂精品的红色课堂,需要他们投入更多的热情,付出更多的心血,进一步帮助授课老师提升教学能力。

(三)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乡村振兴主要分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五大方面。目前很多农村缺乏经营乡村的理念,有资源无产业、有资产无途径、有人员无人才,村级班子得过且过,镇级班子无关痛痒,县区一级爱莫能助,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走向了“胡同路”。红色讲堂的开设,盘活了当地资源,帮助北联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打响了红色品牌,带旺了乡村旅游,培育了新经济增长点,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各地可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特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特色产业带动、盘活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拉动、入股联营促动”等措施,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城郊经济、周末经济、夜间经济,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文章来源】中共梅州市梅江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陈冰青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频道主编】刘树强



编辑 陈冰青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