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县镇干部开展“民情夜访”暖人心、聚民心

南方杂志

一、背景与起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2019年以来,韶关市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市范围内整治县镇领导干部“走读”问题,要求县镇领导干部严格落实“五天四夜”住夜规定,切实转变基层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两年以来,各地在落实“五天四夜”住夜规定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增进群众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突破口,不断推动市县重点工作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仁化县、乐昌市、翁源县等地先行先试,深化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搭建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合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得到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等实际问题,市委转变工作思路、突破惯性思维,立足农民作息习惯,建立夜访群众工作机制,决定在全市县镇干部中开展“民情夜访”活动,推动县镇干部深入农村基层接触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民忧,解决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凝聚新时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韶关市在2019年提出开展“民情夜访”活动,并在仁化县、乐昌市、翁源县等地开展先行先试。在总结先行探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6月印发实施《关于在县镇干部中开展“民情夜访”活动的意见》,形成常态化机制,在全市稳步推广。相关做法和经过如下:

二、做法与经过

(一)县镇班子全员下沉,走进百姓心坎里。立足部分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直接联系群众偏少的问题,要求县(市、区)四套班子领导、县(市、区)直机关单位领导干部与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一起参与“民情夜访”,其中县(市、区)四套班子领导、“法检”两长每月至少安排2个晚上、县(市、区)直机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安排1个晚上、镇(街)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安排1个晚上,到各挂点镇(街)、村(社区)开展“民情夜访”。除直接进村走访群众外,还注重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作为“民情夜访”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民情接待室,提前在村(社区)党务、村务公开栏公告“民情夜访”时间、领导姓名和职务,方便来访群众。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干部夜访群众14.6万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零距离听取意见、了解诉求。群众赞誉,“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就在身边”。

(二)规范三种夜访方式,推动中心工作落实。为了防止夜访流于形式,韶关市要求领导干部在夜访群众时,要通过进村入户开展接访、约访和家访三种方式进行。接访,即定时定点深入村(社区)接待群众来访;约访,即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约请党员、乡贤、群众参与协商解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疑难复杂等问题;家访,即主动深入村小组长(楼栋长)、党员、贫困户、困难户、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有情绪、有怨气、有苗头的村(居)民家中,了解村(社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研究对策措施。领导干部夜访时重点向村(居)民群众了解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7个方面的情况。如,在农村破旧泥砖房“拆清用”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民情夜访”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全市村庄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共拆除破旧泥砖房74.5万间、1893.03万平方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在夜访中与贫困户“走亲戚、促帮扶”,在全省率先实现278个相对贫困村、32376户82823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脱贫攻坚考核连续四年获得“好”的等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夜访领导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业”,推动全市412个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清零,10万元以上的村从221个增加到890个,增幅超过300%。

(三)全程跟踪督办,做到事事有回音。建立“民情夜访”活动群众反映事项收集、办理、跟踪、反馈、督查制度,形成了问题解决的“闭环机制”。严格落实初访首办负责制,将群众反映情况记录在《“民情夜访”群众情况登记表》上,并及时建立“民情夜访”工作台账,接访领导全程跟踪督办。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交由镇(街)化解,镇(街)无法解决的,由县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解决。县级每月召开一次、镇(街)每周召开一次“民情夜访”群众来访问题处理协调会,对一些需要由县镇两级解决的问题,在会上进行协调;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一次“民情夜访”工作会议,督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民情夜访”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1万件,推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扎实落地。

(四)强化组织领导,倒逼夜访工作见成效。建立和落实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明确由县级组织部门具体负责“民情夜访”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时对有关事项进行协调、跟踪和督办,农业农村、司法、财政、民政、水务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将夜访情况列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之一、作为日常调研检查的主要内容、作为市县领导挂点联系县镇督促推进的工作内容,及时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民情夜访”见成效。

三、成效与反响

(一)进一步树立了大抓基层的工作新格局。在实施“民情夜访”活动过程中,韶关市通过实施基层基础保障工程,坚持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认真落实市委“干字当头,问题导向,重点发力,以上率下”工作要求,县镇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开展“民情夜访”活动,推动领导干部真正俯下身、沉下心、扎下根,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深入基层开展活动过程中,各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第一时间帮助镇村找准影响和制约基层建设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指导督促基层把工作抓到关键点,确保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政策和工作任务在基层精准传达和扎实落地。

(二)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在开展“民情夜访”活动中,各县(市、区)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扎实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在推动党组织落实惠民政策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建立“支部帮支部、书记帮书记、党员联党员”工作机制,推行“支部共建”工作模式,定期开展“五个一”共建活动,即:一起交党费、一起学习政治理论、一起联系贫困户、一起召开支委会、一起开展“民情夜访”活动。同时,结合落实“头雁”工程,机关单位党组织书记经常性与挂点村党组织书记联系,互相交流工作心得,研究挂点共建存在的短板问题,机关党组织书记帮助村党组织书记提升理论水平,村党组织书记帮助机关党组织书记提升农村基层工作水平。通过支部共建,推动机关单位与农村党组织挂点共建、携手共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三)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鱼水情”关系。在开展“民情夜访”活动过程中,机关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增强,真正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领导干部在“民情夜访”中,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重点问产业、帮发展、促增收,发挥懂政策、信息广的优势,成为为民服务的“好帮手”,由过去的“群众找上门”反映问题,变为干部“上门找群众”解决问题,在了解民生疾苦和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中,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增进理解,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大局的和谐稳定。在“民情夜访”活动中,各地充分发挥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县镇领导干部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带着信访事项深入挂点联系的镇(街)和村(社区),走村入户与信访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诉求,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并带头宣传发动、带头做好亲朋好友思想工作、带头化解矛盾纠纷,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交由镇(街)化解,镇(街)无法解决的,统一上报县政府,由县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在规定期限内办结。通过开展“民情夜访”活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全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及时化解一批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四、创新意义与价值

韶关市创新开展“民情夜访”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县镇工作重心下移,有效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不断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工作实践中,韶关市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夜访”民情,将机关工作职能带到基层群众一线,现场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着力化解当前群众生产生活中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文章来源】中共韶关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陈冰青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频道主编】刘树强


编辑 陈冰青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