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湘潭到珠海再到林芝,因对教书育人怀有热爱而步履不停;她,耕耘学前教育29载,将“探究儿童”进行到底;她,看起来清瘦、娇小,却被其他教师夸赞“有大大的能量”。她,就是唐雪梅,曾任珠海市启雅幼儿园副园长,现任珠海市光明幼儿园副园长,教育科研成果丰硕,连续两届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1年,她获得“广东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特级教师 唐雪梅
只因一眼,湘妹子扎根珠海20余年
她爱笑、爱动、爱热闹,还有点孩子气。正是带着这份孩子般的纯真与执着,唐雪梅踏入了幼儿教师的队伍,成了一名真正的“孩子王”。
1997年,原本在湘潭从事幼师工作的她,偶然听说珠海要建一所名叫“启雅”的新幼儿园,于是背上行囊,决定来看一看。这一眼,就在她心里种下了种子。
她回忆到,刚到珠海,坐上公共汽车看向窗外的那一刻,心里莫名有一种感觉,“这片土地就是属于你的”。当汽车即将到达新建的启雅幼儿园,她远远就看到了红房子,那漂亮的建筑风格让她更为心动,更坚定了要来这里工作的决心。如今看来,1997年至今,她一直为珠海学前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她的命运的确与这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做什么、玩什么,她说由孩子自己决定
唐雪梅心中的幼儿园教育是怎么样的?
三个关键词:自然、生活、探究。自然,既是环境也是孩子成长的方式;生活,既是环节也是学习的内容;探究,是儿童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唐雪梅不仅希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注重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因此,2008年起,她带领启雅幼儿园的老师们,开始了对“探究课程”的研究,并在该园启动“探究建构式园本活动课程”和“幼儿个性化课程”。
什么意思?就是除了游戏、探究课程之外,小朋友还可以安排自己的个性化课程。比如今天幼儿选择了泥工活动,明天也可以选择科学、绘画、武术、摄影、舞蹈活动等等。
“我们都是小木匠”
“我们是捏泥人小能手”
在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下,孩子们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在老师的鼓励下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合作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长期的探索中,唐雪梅带领研发了探索活动课程体系,探索出具有特色的、适宜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组织形式和实施手段。这项成果获得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二等奖,现已在珠海的10余所公办、民办园以及西藏林芝的姐妹园推广实施,并成立了珠海市探究联盟。
心系高原,情撒林芝满园留香
一年的援藏支教,你认为最有成就的事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我把一颗名叫“图画书”的种子,从广东带到了这空气稀薄却生命力旺盛的高原,开出了幸福的花朵!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唐雪梅响应广东省教育厅的号召,前往西藏林芝幼儿园支教一年。正是这种教育的初心和援藏的情怀,让她克服了胸闷、气短、头痛、鼻子充血等高原反应,全心全意投入到林芝市的学前教育帮扶工作中。
初到各乡镇学校,唐雪梅发现教室角落的书架总是无人问津,因为那里摆放着孩子们不爱看也看不懂的教材。后来,她更是看到边远县乡的幼儿园里,孤零零的书架上堆放着杂物,有的甚至连书架、书柜都没有。
于是,“粤书送藏粤书香”的公益活动开启了。从海拔2800米的米林县多卡小学、幼儿园,到海拔4230米的工布江达县加兴乡中心小学、幼儿园;从靠近边境的上察隅古乡小学,到尚未通公路的波密县八盖乡中心小学……唐雪梅带来一箱箱图书,着手建图书室、图书区,开展图书教学、“图书漂流”等活动。她带领老师和孩子们进入了一个个趣味盎然、充满想象的图书世界,让藏区孩子们的童年同样能够弥漫着幸福书香。
除此之外,在她的推动下,林芝市幼儿园的活动环境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家园共育等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改变,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唐雪梅认真地说道:“一年,我没有辜负广东幼教人的期望,也没有辜负林芝老师们的期盼;一年,让我看到了林芝市幼儿园新的风貌,看到了老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主和创造。”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唐雪梅说,
幼师是最普通
却也最值得付出的职业。
看似平凡的二十九年,
因她的育人情怀
而变得熠熠生辉。
接下来,
她将携着这份情怀,
让幼教事业的种子
继续发芽、生长!
来源:市教育局师资科、珠海香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