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和煦明媚,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依旧绿意盎然,登高怀古,湖光山色也沾染了些许清幽。
站在山顶,拨开历史的枝蔓向西望去,一座布局严整的古村落——排山村映入眼帘。排山村系斗门镇八甲村的自然村之一,拥有230多年历史,2015年被评为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珠海市斗门区瞄准打造具有“净治美韵”特色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样板的目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在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的进程中,排山村抓住机遇,在尊重原有的传统村落格局、保护传统古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实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环境提升建设工程,让古村焕发第二春。
“村子变得干净、整洁,引来不少外地游客,村里发展起旅游农业经济,古村面貌越发靓丽。”谈及排山村近年来的变化,村民们纷纷喜笑颜开。
排山村布局严整。
修缮改造换新装
从空中俯瞰,排山村坐落在一片月牙形水塘和小山之间,村居循地势由高至低而建,且一排排井然有序、整齐排列,即倾斜又成排,房屋造型简约、质朴、大方,村景高低错落有致,是岭南乡村古建筑一份珍贵的遗产。
寻一巷道进入村内,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侵袭的古村展现在眼前。
村内纵横巷交织如棋盘,巷巷相通,脚下铺设的石板干净整洁。脚踩小径向更深处,鲜艳的时花点缀其中,不时有布景别致的小院敞开门扉,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村子里的巷道由大理石铺就。
两侧分布的黄土墙古建筑,更是研究岭南建筑历史的活化石。漫步村巷里,处处可见古老水井、古木刻楹联、陈年金山箱、陈年家具农具,样样都彰显着岭南古村特有的古香古色。
虽经风雨,这些遗迹大多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散发着久远历史的气息,置身其中,让人顿时获得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清凉沁入心脾。
排山村的魅力能穿越历史重现人间,离不开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实施的村落保护与环境工程。
近年来,排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数千万元进行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内容包括街巷环境风貌整治、巷道铺设、三线下地、雨污分流、绿化美化祠堂周边景观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进排山村古民居建筑群核心保护区,巷道笔直、井然有序,处处可见古井、老树、木刻楹联,古色古香的岭南古村独特韵味扑面而来。
为保护传统古建筑风貌,改造项目的修缮工程要求做到修旧如旧、古朴自然,新建工程与传统风貌要协调统一,选材以当地乡土材料为主,需凸显乡村风情韵味,在改善排山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让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得到保护。
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谭以生十分满意,“以往村里的巷道杂草丛生且凹凸不平,晚上都不敢走,现在巷道都铺上了花岗岩,看起来平整靓丽,走起来自在舒适,大大方便了我们出行。”
村口有一湾月牙般的池塘。
古村掀起民宿风
排山立村至今已240余年,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古村,也是典型的侨乡。
排山村有两百多年历史。
远在十九世纪末,该村就开始有移民到外国去谋生,至今海外侨胞有900多人,在美国、加拿大、古巴、澳大利亚和南洋诸岛等地生息繁衍。
“以前的村民出走,导致大量古屋无人居住,为了避免房屋荒废,不少村民将房子当作民宿出租。”八甲村党委书记李文海算了一笔账,村里现存的古民居多为土夯泥墙,排列整齐的夯土房70间、古青砖屋6间、古红砖屋7间,有很丰富的民宿资源。
排山古村旅游有限公司在2015年就看中了这一“蛋糕”,开始在村中大量租赁闲置房屋,随后对这些古屋进行修缮改造,再租给民宿经营者。
“珠海有很多古村,但保存最完整且开发程度最小的只有排山村。”排山古村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贺逸飞介绍,在岭南古村风貌之外,排山村的区位也是一流,周围有众多文旅景点,发展潜力巨大。
据统计,目前排山村共租出古屋29间,除作为民宿外,还有不少古屋被用作展厅、工作室。
图为民宿精致的小院子。
李文海介绍,“来村里旅游的越来越多,不断有古屋被修缮后出租,租金价格也在几年间翻了数倍,村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了。”
不少民宿来古村选址开办。
在下一步规划中,李文海希望将排山村打造为“大湾区古屋侨村生活度假体验地”,“村里的商业配套尚不完善,缺乏咖啡、酒馆、餐厅以及文化艺术馆等场所。目前正在积极向外寻求合作,寻求以村为本的发展机会,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