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1年惠州市校园交通(校车)宣讲培训演练启动仪式在仲恺高新区宏华学校举行。此次活动由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市公安局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分社、惠州市马相华交通公益推广中心协办,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公室、仲恺高新区宏华学校承办。
活动上,仲恺高新区宏华学校作为惠州市仲恺区首家“交通安全志愿服务共建单位”揭牌。惠州交通安全宣讲战线的两位“老朋友”——惠州民警刘晓蔚、惠州志愿者马相华,为在场的各县区学校分管负责人、在校师生等带来了精彩的交通安全宣讲。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州正在全市开展校园交通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落实“八个一”措施,全力维护校园交通安全,守护学生平安上学路。
惠州市启动校园交通(校车)宣讲培训演练。
开展大排查
以绣花功夫治理校园交通安全
惠州市校园交通(校车)宣讲培训演练启动仪式是惠州市校园交通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落地举措之一。今年9月17日,惠州市文明办、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开展校园交通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市校园交通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以“小手拉大手”交通宣教劝导为抓手,以创建“交通安全志愿服务共建单位”为载体,推进落实“八个一”措施:即召开一次交通安全专题会议、组织一次交通安全宣教活动、集中开展一次校园交通安全执法整治、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课、建立一个联合劝导机制、明确一个交通文明奖惩纪律、开展一轮校园及周边交通环境大整治。
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杨炎林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开展校园周边拥堵整治是惠州“办实事开新局·十惠行动”的重点项目,各学校要结合校园交通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挂图作战,确保按期完成整治目标。据介绍,今年的校园交通专项整治包括校园交通安全建设标准化、交通安全管理常态化等多个方面,其中要求校内要严格实行人车分流,学校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等多个方面。
惠州市教育局希望各校以绣花功夫治理校园交通安全,如主动联系属地交警部门支持指导,对照交通安全标准学校和《中小学与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规范完善红蓝警示灯、学校路段警告牌、限速30公里及解除限速标志、人行横道标线、网状禁停线、减速标线等交通设施,在校园周边道路合理设置专用临时接送通道(即停即走)、远端限时长停车、临时限行、单向通行、限速等交通组织措施改善通行环境。
自开展校园交通专项整治以来,全市按照“全面摸排、找准堵点、一点一策”的原则,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共排查堵点310处,均制定了治堵方案,落实了整治,目前已完成整治251处。同时,全面推行校园交通标准化建设,全市已完成135所学校周边交通设施标识整治工作。
在校园交通专项整治过程中,惠州各个学校通过“一校一策”,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师生家长文明出行。最近,在惠港中学的校门口,有几名手持“遵守交规 佩戴头盔”提示牌的学生志愿者,他们和学校老师、交警等一同对未佩戴头盔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宣讲。
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谢海深介绍,惠港中学排查发现,学生家长乘坐电动车未戴头盔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引导学生改变这一陋习,学校引导安排未佩戴头盔的学生做交通安全志愿者,举牌向其他学生和家长宣传佩戴头盔的重要性。这一举措效果明显,“上午很多学生家长没戴头盔,下午就只有四五个了,学校都一一进行了提醒。”谢海深说。
志愿者和交警在惠州一小门口维持交通秩序。
警家校协同
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校园交通安全
“同学,你好,请走斑马线!”“家长,您好,车辆请这边停放!”……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在不少惠州中小学校门口,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志愿者在民警的指挥下,引导家长停放车辆,护送孩子进出校门,协助疏通上下学高峰时段拥挤的交通、劝导接送孩子的家长遵守交通法规。
这是惠州深化“警家校”护安护畅模式的缩影。交警部门完善校园周边的交通设备设施,在校门口设置护畅区及接送学生机动车道。在全面推进校园交通安全建设标准化、交通安全管理常态化的过程中,“警家校”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惠州市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惠州市教育局、学校、家长各方探索推行“警家校”护安护畅模式,缓解校园门口交通拥堵,成为校园交通安全的有效举措。护畅活动得到惠州家长的支持,目前很多家长自发成立志愿队,轮流在上下学高峰期站在“护畅区”指定位置协助引导交通。
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席宇表示,将继续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各交警大队要在辖区有条件、有需求的学校持续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模式,并通过建立警家校微信工作群,实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方便部门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警家校”护学护畅的基础上,惠州将全面推广建立“交通安全志愿服务共建单位”,鼓励各级各校在公安交警部门和马相华交通安全公益推广中心的支持下,发挥以志愿者为核心的社会力量,参与校园交通安全宣教与劝导,发动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多方力量共同维护上放学交通秩序,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安全文明出行的重要性。
多管齐下
化解上学放学期间交通拥堵
不少学校都有类似的苦恼:学校建设早且在老城区,教职工停车位紧缺;上下班高峰和上下学时段接近,同一时段人员过于集中。校车在缓解上学放学时交通拥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惠州市教育局安保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惠州在用校车有2000多辆,乘坐的学生(幼儿)有12万多人,校车全部安装了卫星定位行驶记录仪,并接入市级基准监控平台。惠州准备搭建“市-县-校”三级校车智能视频监控平台,通过自动及时预警、纠正超速、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实现家长通过手机APP准时准点接送孩子。惠州还开通市第五中学、市惠南学校、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等400多条校车公交线,定时、定点、定线路接送学生,极大缓解校门口交通压力。
不过,校区的安全管理也有不少难点和盲点,如老旧校车的运营和淘汰、乡村公共交通等。为此,惠州市教育局再次提醒,对于未达到报废标准但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坚决下线、淘汰。
惠州市教育局提出,全面推进校车公司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对于学生有需求的学校可依托大型公交、客运企业提供校车服务,或通过政府购买运营公司服务方式,逐步实现校车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集约化,不再审批、许可民办学校幼儿园自购校车,已有校车可委托或转让给公交、运输公司管理。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和开通学生上放学临时专车,全面开通农村学生专线公交,排查整治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警示标志,解决农村地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存在问题。
针对学校规划停车位不足的情况,惠州陆续推出解决方案。“根据规划,13所学校运动场将建成地下停车场,至少新增6440个车位。”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接下来会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学校,或建立地下(立体)停车场,同时坚持“一校一策”精细化管理、长期坚持“警家校”护畅护安行动、全面完善校园交通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还将通过延伸课后服务,错峰和延时放学缓解交通拥堵。
治理校园交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需要更深层次的服务和举措。惠州市教育局表示,将继续推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外托管服务,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改革服务为校园交通安全创造和谐有序的环境。
延伸
惠州安全“云课堂”走进万千家庭
在校园交通(校车)宣讲培训演练启动仪式上,一节精彩的安全培训课向现场200名师生家长开讲,授课内容同步录制,预计11月初将在南方+惠州教育频道面向全市师生家长播出。
当天,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刘晓蔚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讲述了作为基层民警在处理违法交通行为中的感悟和思考。同时,她以一名母亲的身份呼吁广大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在遵守交通法规中实现“爱的教育”。
志愿者马相华针对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不同的学龄阶段,剖析涉校交通事故带来的经验和教训。他结合每个案例讲解容易被忽视的交通安全盲点,呼吁家长、老师和学校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安全培训课上,还来了两位“新朋友”——惠州民警许业靖和家长雪花。许业靖分享了在基层工作处理过的涉校交通事故。他认为,乡村孩子的交通安全知识“扫盲”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关注。雪花以志愿者的身份,讲述了女儿因车祸去世带来的深刻教训,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时刻将安全放置于孩子成长首位。
在安全课现场,当志愿者讲到身边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的老师和学生红了眼眶,甚至流下了眼泪。打动更多人,唤起更多人对安全的重视,鼓励持之以恒做好安全这件事,是惠州安全教育“云”课堂的题中之义。
自2020年,惠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南方+惠州教育频道推出惠州安全教育“云课堂”以来,结合防溺水、交通安全等主题,已经在南方+客户端播出了4期,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次,相关视频还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惠州安全教育“云课堂”主要在网上与师生家长见面,却飞进了万千家庭。它的主讲人不仅有惠州教师,还有公安民警、志愿者以及奥运冠军、影视明星;内容既有交通安全知识,也有防溺水安全教育,未来将推出更多具有针对性、接地气的安全课,让安全教育走入师生家长的心里。
【记者】谢志清
【摄影】梁维春
【通讯员】罗志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