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锡稳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市场监管是政府基本职能,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安全、促进市场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迈进万亿GDP城市新赛道,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工作实绩展现担当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助力东莞在万亿GDP城市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
南方+: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您有哪些学习心得体会?
陈锡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影响深远,是新时代指引我们奋勇前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主要有几点体会。一是深刻领会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要努力开创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二是深刻领会了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东莞市场监管人的血脉,进一步振奋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三是深刻领会了党的初心使命,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的底线守得更牢,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线推得更高,用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四是深刻领会了“九个必须”重要要求,激发了开创美好未来的昂扬斗志,要更加积极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以更大力度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发展、维护统一大市场、塑造发展新优势,助推东莞在万亿GDP城市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局举办青年党员讲红色故事比赛。
南方+:本部门如何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下一阶段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陈锡稳:我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组织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利用专题学习会、“三会一课”、专题党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奋勇争先的强大动力,不断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出新出彩。打造东莞市场监管系统“领航”党建文化精神,在两个办公区分别建成党建文化展厅及党史文化专栏,全面展示机构改革后东莞市场监管部门取得的工作成果。丰富党史文化主题宣传,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摄影书画作品展、青年党员讲红色故事比赛等主题活动;以“光辉岁月”为主题组织开展访谈式党课,邀请离退休老领导讲述市场监管系统光荣传统和感人事迹;组建“领航”合唱团参加第六届东莞市合唱节比赛,以第3名的成绩荣获机关组金奖,充分激发全局党员干部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热情。
我们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制定《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梳理形成1项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4项市领导挂帅项目、2项部门重点项目和31项一般项目,其中7项重点项目列入政府服务热线“实事码上看”,涵盖食品安全、开办企业登记、价格监管、民生计量等重点领域,并针对性地推动落实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开展“溯源公平秤”试点、加强民生领域价格监管等措施,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保障民生福祉。深入推进“机关党员基层换位体验周”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分批下基层分局换位体验,该项目申报省“先锋杯”技能大赛并成功入围决赛阶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调研”活动,组织开展“共庆百年华诞 同创时代伟业”主题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夯实了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的理论基础。
新使命振奋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聚焦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大市场监管新格局,找准市场监管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开创“十四五”东莞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南方+: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覆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等安全领域。接下来将如何发挥职能优势,有效保障民生安全?
陈锡稳:市场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市场安全监管执法,是东莞实现城市与千万人口共生共荣的重要保障。我们始终坚持把严守市场安全底线作为首要职责,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防控要求,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抓好农贸市场、冷链食品、冻库等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防疫工作,发挥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首站拦截作用;压实药店主体责任,执行顾客戴口罩、测体温、出示健康码等制度,发挥哨点监测作用,有效筑牢市场监管领域的疫情防控防线。
2020年12月28日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正式启用。
二是全力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提升特大城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擦亮“一城莞香 万家食安”城市招牌,打造市民放心“菜篮子”。今年,我们将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积极推动全市首批150个农贸市场启动升级改造,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升级改造之后的东莞市东坑百顺市场。
三是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双打”、扫黑除恶、打传规直、反不正当竞争、合同、广告等专项整治,持续强化消费维权工作,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南方+:东莞是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地,目前全市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40万户。市市场监管局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更优更好的营商环境?
陈锡稳: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升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东莞需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我们将继续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让市场主体进得来,也发展得好。
在放的方面,我们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便利化,努力打造全周期便利化的“东莞样本”,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探索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智能审批、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建立以告知承诺制为主的市场准营制度,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开展“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实现涉企审批一网通办、一表填报、并联审批,电子亮照亮证。推行简易注销改革,建设企业证照注销网上办理专区,实现企业退出“一网通办”。
在管的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信息支撑,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拓展明厨亮灶、电梯、农贸市场、冻库、药店等“互联网+监管”场景应用,打造信息高效融会、智能风险预警、多方协同共治的“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水平。积极探索企业合规监管模式,引导市场主体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培育企业合规管理文化,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市场监管共建共治联合会的枢纽作用,打造行业特色共建共治经验,构建市场监管共建共治格局。
2021年8月1日大朗市场监管分局发出全市首张“一照多址”备案证明。
南方+:东莞正以品质引领加速制造业质量变革,市场监管局在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陈锡稳:质量强,则百业坚强;质量兴,则经济健旺。东莞作为产业大市、制造业强市和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需要进一步抓紧质量这个“牛鼻子”,以质量变革持续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和效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变革工作,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2021年市政府一号文等重要部署。修订加码东莞市质量提升专项资金,资助范围扩大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管理方法推广、政府质量奖评审等领域,引导技术、管理、专利、标准、品牌、人才等先进要素集聚。
我们按照“政府搭台、镇街牵线、行业联动、企业唱戏”的思路,构建以东莞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联盟为统领,以厚街镇、模具国检中心、擎洲光电公司等区域、行业、企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示范的市镇业企“四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为厚街家具及智能装备产业、长安模具产业、LED照明上下游企业提供质量创新力提升、“巡回问诊”、先进制造能力评价、国际认证等质量问题综合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和发挥标准在质量提升和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努力实现科技成果与标准成果同步,推动创新优势第一时间转化为规则优势,规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由标准的追随者向标准的创新者和引领者转变。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东莞依托雄厚的制造业配套基础,推动成立全国首个口罩及装备行业协会,指导协会发布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平面口罩生产设备的社会团体标准,整合东莞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全程参与制定口罩生产设备国家标准,成功争取申报国家口罩生产包装机械标准工作组落户东莞,促进东莞口罩生产设备行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全球抗疫工作作出了东莞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质量(杭州)大会重要贺信精神,进一步发挥好质量对保障人类生产生活、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人民生活品质的作用,持续开展质量提升、整治、服务、宣传等工作,动员全社会增强质量意识,扎实推进质量变革战略,不断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努力提升制造业能级,为东莞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名片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标准起草专家调研东莞口罩机企业,推动制定口罩机国家标准。
南方+: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将于今年12月3日—6日在东莞举办,东莞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商标品牌工作,提高“东莞制造”的市场影响力?
陈锡稳:承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是东莞擦亮高端品牌会展城市名片,提升东莞制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契机。在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前期我们科学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全面统筹协调落实安保、防疫、交通、接待等各项工作。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本届国际商标品牌节,确保展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把本次活动举办成为一场精彩圆满的商标品牌盛会。
商标是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别,是企业品牌获得保护的法律基础和重要载体。本届商标品牌节以“商标赋能新发展,品牌引领双循环”为主题,充分彰显了商标作为企业发展“先手棋”对创新成果的保驾护航作用,彰显品牌作为经济发展“风向标”,在引领国内市场消费升级、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正认真贯彻刚刚出台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紧紧围绕市政府有关“实施品牌赋能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加快起草《东莞市商标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接下来将通过全面实施商标品牌提速扩容、提质升值、国际布局、服务优化、协同保护、质量强基、共建共治行动,打造企业自主、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和社会参与的商标品牌工作格局,充分发挥高端品牌在推动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循环畅通以及消费升级拉动等功能。
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食品饮料被列入我市“3+1”产业集群,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我们将大力推进莞货品牌培育,鼓励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区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支持食品企业增强商标品牌建设意识和能力,发布东莞市食品行业品牌价值排行榜,助推食品企业实现品牌增值,提升我市传统食品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12日东莞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签约暨启动仪式在松山湖举行。
【策划】江强
【统筹】靳延明
【采写】吴擒虎 唐卓
【实习生】蔡彦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