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果业工作三十余年了,可以说对果业工作是既熟悉又喜欢。熟悉到什么程度?就象门诊医生一样,一般的情况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手到病除;喜欢到什么程度?就象老鼠爱大米,父母关爱子女一样,日夜牵挂。这不?近几年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今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脐橙是个好东西。近五十年来,赣南人都以种橙说橙品橙售橙为骄傲,因为赣南产的橙子品质好口感佳,尤其是信丰产的橙子更抢手,堪称“橙中之王”。
橙子好吃,但是不好种。且不要说从一颗小树苗种起,风吹日晒雨淋三四年才试果,五六年才丰产,市场价格好时可早些回本,价格不好时要八年十年才能收回投资,单说买卖一项就够你忙得不可开交。肥料农药的采购使用,丰产优质之后如何卖个好价钱,碰上干旱雨雪冰冻天气如何克服化解等,对不善经营的门外汉来说,种橙子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苦差事。橙子难种,难在从小苗到试果至投产阶段。一块地准备好了,种什么苗,去哪里购苗,选多大的苗,是裸根苗好,还是容器苗好,怎么将树苗运回来,等等,必须事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因为一园之计在于苗,苗子若是搞错了,不仅浪费资金,还浪费时间精力,让人心情郁闷。
橙苗一般是嫁接成的——因为脐橙多数没有种籽,或者种籽很少,所以她的繁衍主要借助枳实或其他柑桔类的实生苗——种子播下后长出的苗——进行嫁接所需要的橙子品种的芽或枝段。嫁接用的实生苗,行业上称之为“砧木”或“基砧”。这种砧木很重要,就象人的家庭出身,即使遗传基因很好,若是生养在不良家庭,也可能带来一辈子的苦难——遭人类唾弃。橙苗的培育犹如孕育子女。家庭组成了,十月怀胎,生儿育女,健康与天赋,已基本确定。怎样将之抚育成人,还真费一翻周折。婴儿阶段生命最为脆弱,稍有病痛或意外就可能夭折。少吃多餐,冷热醒息,屎尿哭笑,无不要悉心照料。待满周岁,呀呀学语,蹒跚学步,至入幼稚园,或半托或全托,乃至入小学,读初中,升高中……只要未成年,皆是父母应尽之义务——育苗的艰辛大抵也如此。
我常将育苗比作办学校。不是有幼稚园称作“育苗幼儿园”么?父母是婴幼儿的第一任校长(或可称“室长”——如医院的“育婴室”)。苗圃设施准备好了,砧木播种——妊娠,萌芽——怀胎,砧木苗嫁接——分娩,萌发——育婴。待婴幼儿会爬行,能说话,满二三岁,即可入幼儿园——培育成国家二级标准苗。小学生是儿童,可以入少先队了,但充其量可喻为国家一级标准苗。初中生是少年了,具有相对独立的思维和生活能力,是当前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站,可喻为大苗了——因为初中生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有了青春期的表现,但不适宜恋爱与结婚——苗木可见花蕾,但也不适宜让其结果——因为树体太幼小,承受不了结果的重压——除非用于扭曲的盆景。高中生毕业了,多数已到法定的成人年龄,但要真正心理成熟,则要有更多的经历。
苗圃与学校,育苗与育人,行业虽不同,其理实相通。我常说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在育苗与育人中即可充分地体现。幼儿教育与中学教育不同,与大中专教育更不同。幼儿教师没法去教大学生,反之,大学教授去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恐怕会对他们哭。同理,苗木繁育要有专业的人去组织生产管理,才能达到优质纯正达标的要求,如果让管已投产大树的人贸然去管幼苗、小树,结果往往出现小老树、亏损、废园等失败景象。
购买小苗,成本低,好搬运,定植成活率高,但是分散种植成本高,耗劳力,容易感染病虫害,可能过早造成损失,形成“后种先死”。如果对国家标准一级二级小苗进行集中网室假植,待其生长成标准大苗(相当于试果、初果期前的苗木),再上山定植,培育一年之后即可投产。如同集中办学授课,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中专院校——人才的培育实属不易。人才的使用如同苗木的选择,高级别的人才需要时间的熏陶和人文的呵护,优质大苗(甚至包括成年大树)节省了培育的时间,其价值和效用自然非同一般。
一句话,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可以说,脐橙苗木也是赣南脐橙产业的希望,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保证。培育好的苗木(尤其是大苗)是关系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觉得,苗圃的负责人就是“孩子王”当中的“校长”,是真正的“育苗大王”。橙苗要有众多“育苗大王”的呵护,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用“教书育人”的理念去管理苗木,乃至管理成年果树,实行分而治之,“百年大计”从“育苗为本”做起,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兴旺就不会再有“黄龙病”一类的噩梦了。
原标题:我把橙苗当少儿 作者 李小玲
文 | 李小玲
编辑 | 马俊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