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九年时间驻守工地,记录大时代印象

茶行天下
+ 订阅

艺术关乎个性,好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明显的个人气息,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能传递个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情感态度。

陈许的画作,很特别。立足于大时代,紧跟现实却不拘泥,有独特的视角、成熟的个人风格,鲜明而浓烈的情感态度。就题材领域、表现技法等方面而言,其创作已经可以作为一个特殊个案来进行研究。

当代“工业题材”第一人

陈许画作让人印象深刻的首要一点在于,他以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表达来关切时代。作为一名在交通系统工作多年的油画家,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工业题材”的创作领域,成为当代“工业题材”油画创作的第一人。在一个追逐新奇,标榜个体化的年代,他的这种选择其实需要一些知难而上的勇气。首先需要处理的困局是,如何表现现实题材,尤其是被时代赋予了重大象征意义的浩大工程?在众所瞩目的重大意义面前,怎样凸显个人声音,形成个体化的视点和“有温度”的表达?

陈许是成功的。他的画作既有显见的情感,又有显见的态度。陈许说:“好的艺术品应该具有乐韵、诗品、精神性和历史感”。艺术作品不能成为现实的空洞复刻,没有血肉细节、没有独具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的作品无法打动人,更不容易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个体化视野、品味品格、精神向度、历史判断融入作品,形成现实的“丰满肉身”,既能真切地反映时代,把握时代的气息、韵律、节奏和量度,又具备了个性化的声音,体现个人的喜好和情感,从而触发“命运共同体”的共情、共鸣,才可能打动人、感染人,也才可能成就为艺术世界中丰富多维的构成。

陈许曾经花了九年时间驻守在粤港澳大桥的建设工地上,他爬脚手架,登吊塔顶,几乎熟知大桥的每一个角度,搭建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他在风雨中守候,在夜幕下沉浸,看过风浪涛涛时大桥的冷峻,午夜入梦时大桥的沉静,晨曦唤醒中大桥的闪耀……于是,在他的笔下,大桥化身为某个激动人心的瞬间,某个不为人知的侧面,某种令人深思的品格。50多幅大尺寸油画,共同构筑了“港珠澳大桥系列”的精彩瞬间、片段。

他对港珠澳大桥的审视既有近距离的聚焦,也有高视点、远距离的对照。《海中的构成》系列的命名就采用了本源自然的宏阔视角,将这一震惊世界的雄伟工程纳入“自然”体系,与自然的瑰丽、变幻、深邃、宏阔相映照,描绘各种自然状态下大桥的身姿。时而表现晚霞映照下大桥局部的坚毅,时而描绘波涛汹涌中大桥的岿然,时而凝视建筑工事的恢弘,时而痴迷建筑工人身上闪耀着的光辉。

因为这样的大视野,这些彼时彼刻的情感投入,陈许的画作就不会板滞,观看的时候,往往很容易打动我们、触动我们,不由得赞叹他画笔所描绘的景象。也许,九年间不分昼夜的守候早已让他的情感升华,他对大桥的了解穷纤入微,如数家珍,他对大桥的热爱发自肺腑、深入骨髓。有了这个前提,他下笔方能收放自如,酣畅淋漓,也自觉不自觉地带入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当油画色彩遇上大写意

中国画强调写意,注重事物内在本质和核心精神的传递,慢慢发展出大写意的绘画思路。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中国古代画家多为耽嗜老庄思想之高人逸士。彼等忘情世俗,于静中观万物之理趣。其心追手摹表现于笔墨者,亦此物象中之理趣而已(理者物之定形,趣者物之生机)……山水人物花鸟中,无往而不寓有浑沦宇宙之常理。” 而这种意境往往可以通过简练传神的形象勾勒、虚实相间的空间层次、浓淡参差的色彩对照来实现。甚至诞生了“似与不似”,“无中生有”、“若有若无”的意境之美。陈许的画作,汲取了中国画大写意的创作理路,重视意境的营构,又常常采用大笔触,粗犷的构图,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来组织画面,运用了很多抽象手法来切入现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油画更强调颜色的运用,与国画中常常轻描淡写的风格不同,油画色彩浓郁而厚重,而且强调明暗对比、冷暖调和,其堆叠和错综而造成的层次感更容易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律动,有很强的“言说”能力。马蒂斯曾说:“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那色彩就是诉诸于感觉的”。

陈许将色彩的“言说”能力发挥到极致,他有的画作甚至不再关注具体物象,而只通过颜色组合,在颜色的对照、流转、冲突、融合中表达某种理念。比如《遥远的远》,在冷暖颜色的交替层叠制造了一种视觉上的推进感,忽深忽浅、忽明忽暗,从而将人的视野推向绘画深处;《某种节奏》则采用或横扫或飘忽或鞭挞一样的色块来形成一种狂放的节奏感……用抽象的色彩来表达某些抽象的理念、概念、情绪、情感已形成陈许油画创作的一种思路,他似乎也进入了一种“得意忘形”的创作状态。

对色彩运用的敏感,同样体现在他“港珠澳大桥”系列作品的创作上。他熟悉色彩背后的情感赋意,似乎总能找到恰当的色彩语言。比如他在“港珠澳大桥”系列中大量运用红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着强烈的情感指向。康定斯基指出:“世界上有冷的色彩,也有暖的色彩,但任何色彩中也不具有红色具有的强烈热力。”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红色代表生命、光明、激情、热力等等,属于积极昂扬的主题色。巧妙地运用红色,会取得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比如马蒂斯的《舞蹈》,尽情舞动的人被处理成红色,展现了自由自如的生命状态、热情奔放的生命活力。“港珠澳大桥”系列中,红色被频繁地使用,红色的塔吊、云朵、岩石、雾霭……在与海的蓝、夜的暗,纱一样的晨雾相对照的过程中,显得颇有张力、重量和热力。你不会觉得这样的颜色不妥,因为这是自然的颜色,也是心境的颜色,都恰如其分正当其时。配合着粗犷笔法和巧妙构图,形成了强烈视觉冲击,气象恢弘、热情洋溢、又有历史的厚重感。

“工业题材”曾经是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选题,涌现出许多重要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艺术观念与艺术流派兴起,艺术在新奇理念、独特风格和个体化表达的社会思潮主导下,越来越少涉足工业题材的主题性创作。但是,艺术创作需要与时代联结、呈现现实的丰富构成,需要捕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辉煌时刻。陈许首先是一名建设者,其次是一名油画家,他将这两个身份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一名有实力有情怀的时代歌者,在“工业题材”油画创作中开创了新天地,既抵达了现实的内核,也树立起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通讯员】赖英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