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 从农村姑娘到两入太空,她的经历电视剧都不敢这样拍!

+音
+ 订阅

+音 | 从农村姑娘到两入太空,她的经历电视剧都不敢这样拍!

00:00/00:00

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燃!太燃了!

北京时间16日0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飞船升空的那一刻,火焰照亮了夜空,也点燃了万千中国人激动的心情。

按计划,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天上驻留6个月、还能在太空过春节。

而王亚平作为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21岁成为飞行员,33岁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讲课,41岁再次成为航天员……随着简历不断披露,网友们忍不住赞叹:女孩强起来可以顶下一整片天!

01

王亚平是地地道道的山东烟台人,1980年1月,她出生于“樱桃之乡”张各庄村。

打从幼时起,王亚平的身体素质就很棒,上学后,在学校运动会的各种长跑比赛中,她更是次次都能坚持跑完全程,几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我小时,就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1997年,读书真的帮她实现了这一梦想。

那年7月,夏天的济南烈日炎炎,但山东省“招飞”现场的姑娘们却神采飞扬。

其中长发黑裤的王亚平,虽然肤色黝黑但难掩青春朝气。

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她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所有的体检和测试,成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17岁的她,终于如愿以偿、心怀美好愿望,收拾行囊走出家乡。

大学四年,她不仅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还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驾驶和各种飞行技能,成长为了一名年轻的骨干飞行员。

2001年,王亚平被分配到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任运输机飞行员一职。9年时间里,她在空中安全飞行了1567个小时,并荣升为优秀的空军二级飞行员。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作为,一般人可能也就满足于此了,但王亚平接下来的人生履历,更是牛到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02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王亚平在电视机前也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看着火箭灿烂的尾焰,她突然就萌生出了一个想法。

“中国有自己的男飞行员、女飞行员,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

也是从那时起,一颗“航天的种子”开始在王亚平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2009年,我国开始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得知消息的王亚平立马就报了名,并成功进入到了预备航天员的行列。

然而,这距离成为真正的航天员,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为太空环境是失重的,航天员进入太空后,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都会降低,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骨骼退化等现象。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性对太空环境会更加敏感,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更大,要想克服先天的弱势,就意味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准备和努力。

但面对这些困难,王亚平并没有惧怕,她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

“天上5小时,地面要做50小时水下训练、穿戴120多公斤装备入水,长达4小时不间断训练、一次体能消耗相当于跑全马,训练结束体重能降一两公斤……”

为了能让自己的梦想早日实现,王亚平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些刻苦的训练过程。

终于,在2013年,经过重重选拔,王亚平以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二位女航天员,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

那次飞行中,她还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在“天宫二号”里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授课”。

8年来,王亚平保持着前进的步伐,时刻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着准备。

这一次,41岁的她乘坐神州十三号再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也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位女航天员。

03

抛开伟大英雄的外衣,生活中的王亚平是一个幽默风趣、热爱生活的人。

2004年,她与丈夫赵鹏结识,相恋两年后,他们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因为同是飞行员,工作单位又相距数百公里,两人能见面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于是他们约定,若是在空中遇见,就用飞行员的“标准喊话”形式打招呼,这是两人之间的小秘密,也是属于他们表达爱意的特殊方式。

这次飞天前,出发前几个小时,王亚平发了一条略带调皮的朋友圈,她说:“出差半年”,并配了一张卡通航天员的图。

采访时,王亚平讲到了这样一件小事:

因为女儿过度想念妈妈,有一次,小小的孩子上着课,就掉下眼泪来。

和老师说:“我妈妈还在舱里呢,我想妈妈了,老师,我能抱抱你吗?”

如今,再次“飞天”,她向女儿承诺:妈妈要去太空给你摘星星回来,你等着妈妈。

为了国家、为了大家,他们这个小家用各自的方式爱着彼此。这真是人世间最浪漫、最美好的故事。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到后来的载人航天飞船、再到空间站的建立,漫漫航天路,我们走得很不容易。

但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航天员们的存在,这条路又充满了希望和光明。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VIKAN薇(ID:kawa01)、樊登读书(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王宁

录制 | 黄泽伟

编辑 | 陈茜

校对 | 居伟强

编辑 陈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