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下,曲水流觞;曹溪河畔,碧波荡漾;一河两岸,高楼林立。“十三五”期间,韶关曲江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绿意盎然的公园绿地上,反映在曹溪河两岸婀娜多姿的鲜花上,反映在绚丽多彩的霓虹灯之夜,更反映在曲江广大市民的灿烂笑容里。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曲江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加强城市智慧管理,以奋力争当韶关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长极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拓展、民生工程有效落实……一座宜居之城悄然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
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加大。近年来,曲江区坚持中心城区发展定位,按照城镇化率2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要求,实现以中心城区建设引领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年来,全区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120.58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业投资48.55亿元。对比2016年,2021年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增长74.5%,楼房林立四处可见,曲江市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居者有其屋逐步落实。
城市功能设施持续完善。积极做好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五年来,新建污水管网约1.03万米,全区污水处理率达99.57%;在城区新建公厕6座,升级改造公厕10座,改造提升城区市政道路17条。大南华排污管网接驳工程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马鞍山狮子岩亮化提升工程、梅花河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已完成初步验收,城区旧管网改造与新城区扩网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和项目立项。完成演山水厂扩建工程,进一步提高供水服务能力。完成十六冶、韶冶、南华、石堡等4个加压站无人值守系统改造,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作。
城市景观“三化”持续升级。全区不断巩固城市美化、绿化、亮化三化工作,先后对城区5条主干道、“白改黑”市政道路13条、曲江大道、城区公共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对G106国道曲江转溪至仁化交界路段、X312线大塘镇至枫湾镇路段、曲江大道沿线7个重要节点和9处扬尘裸露地进行景观提升整治,完成城区裸露地整治11处4.51万平方米;完成城区部分建筑景观灯安装、狮子岩马鞍山景观灯亮化提升工程,曲江之夜更加绚丽迷人。
民生实事落地落实落细
住房保障不断深化。出台《韶关市曲江区直管公房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全区直管公有住房住户入住资格申请、审核和退出等要素。五年来,通过公租房直管公房出租累计保障户数384户1537人,对比2016年,保障率增长17%;完成曲江马坝棚改项目安置楼9栋1621套房屋建设,抽签分配1494套,完成大宝山矿棚改项目安置楼4栋448套房屋建设,加快实现棚改户“出棚进楼”。
城市更新不断深入。创新采用“管线先行整治”模式推进老旧小区试点改造工作,2018年曲江区2个试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市排名靠前。五年来,全区共有49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已完成40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社区空间优化、形象提升。2021年有序推进14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马冶生活区、矮石路片区、恒富茧业、上何村等“三旧”改造项目建设,推进减速机厂、上门村等安置区建设,加快曲江新城安置房、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张九龄纪念公园、“两河四岸”生态绿堤水系工程等项目建设,现已竣工验收并开放使用的亲水栈道、新城魅影广场、音乐喷泉广场、十点梅花及红歌台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散步和网红打卡点,城市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燃气同城同价取得实效。经积极努力,自2020年1月1日起,曲江区居民天然气价由4.8元/立方米下调至3.64元/立方米,价格与浈、武两区持平,全面实现曲江居民生活管道燃气与浈江、武江两区同城同价,共享发展成果。
城区停车场不断改善。2020年实施智慧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智慧公共停车场,建设停车位462个,将新建马坝人遗址停车场、曲江影剧院停车场、江畔健身广场停车场、移民新村停车场等多个智能公共停车场,计划新增停车位400多个。同时拟分批建设实施智慧路内停车项目,首期计划在城区中华路、沿堤路、南堤路、建设路、阳岗南路、桃园西路等62个路段,对4188个停车泊位智能改造。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城管专项整治持续增强。不断深入开展陈年垃圾及市容市貌整治、建筑垃圾乱倾倒、楼顶乱搭建、“门前三包”、扬尘整治、查违控违、乱摆卖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提升市容市貌。五年来,城区保洁范围增加33万平方米,城区日产垃圾增加45吨/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新增绿化面积32.35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建1337宗70.94万平方米。
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建设市政管线三维系统,马坝城区、枫湾、沙溪、乌石、白土、樟市等6个镇市政管线数据一手掌握,市政管线科学管理有效提升。建设全区数字城管系统,实现闭环管理,五年来,共采集数字城管案件125622件,已完成125488件,完成率99.89%。建立城市综合管线系统,完成曲江城区约10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普查,查清管线总长度约650公里,建立健全管线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和管线施工审批流程。
【全媒体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唐忠祥 谭雪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