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宋湘吗?
石窟河蜿蜒南下,流经蕉岭后
流入古朴又宁静的梅县区白渡镇
宋湘的故居“太史第”
便位于该镇创乐村象湖坪
宋湘是谁?此人在当地家喻户晓
从老者到孩童
都能随口说出几个关于他的故事
来源:掌上梅州
七岁启蒙,九岁能文,出口成章,《光绪嘉应州志》称其“下笔有奇气”……宋湘不仅是清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被嘉庆帝称为“岭南第一才子”,也是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能臣廉吏。他与姚德胜、丁日昌、丘逢甲、张弼士、李惠堂、黄遵宪、罗香林并称为“梅州八贤”,深受家乡群众的尊崇和怀念。
如今,宋湘故居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梅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县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梅县区党员教育基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白渡镇正深挖宋湘文化内涵,对其故居进行升级改造和景点打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宋湘故居“活”起来。
满腹经纶
嘉庆帝称其为“岭南第一才子”
宋湘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象湖村民小组,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历代屡有修葺,坐东朝西,背靠矮山,前低后高。主体建筑为悬山式堂屋,三堂四横,中轴对称,夯墙抬梁,土木石结构,白墙灰瓦。故居外有南北横屋,内屋有三堂四廊两天井,北面横屋有房14间,南面横屋有房13间,内堂屋有房28间,前有照墙,外设斗门楼。
跨过木门槛往故居内部走去,旧时的一砖一瓦仿佛向来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往前厅右侧走,这里就是宋湘的书房。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刻苦,年轻时便在诗歌及书法创作上崭露头角。宋湘儿时生活的场景仿佛浮现眼前。透过狭窄破旧的窗口,仿佛能窥见少年宋湘在此埋头苦读的场景。
在白渡镇,宋湘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村民随口就能讲出几个关于他的故事。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宋湘的故事和传说,讲宋湘如何满腹经纶、如何才思敏捷七步成章、如何智斗财主……
如今,故居中堂墙上还挂有一幅宋湘少年时题于安丰寺的山形诗。初读不得其解,经人点拨,才知道要从上往下、从左往右、首尾相接回旋而读方可得出诗句,体现了宋湘出众的才华和创意。
宋湘故居“太史第”始建于清代康熙八年
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廉爱民
遍历滇官晚年督鄂 受百姓爱戴
这座灰瓦白墙的客家民居,外表看起来十分普通,内部装饰也并不浮华,没有雕梁画檐、鎏金毓彩。直至走近门前,“太史第”金匾赫然入目,屋内“解元”“进士”“翰林院”三块红底金字牌匾方才彰显出才子昔日的风采。
相传宋湘调离云南时,当地百姓夹道相送,送行的人群排成长龙,依依不舍。他在诗作中写道:“十年心迹众人看,回首云山路屈盘。前日出关星来落,怕教父老别离难。”在滇为官之治绩,百姓莫不感恩戴德。人们还在他任职过的地方,自发筹钱建祠立碑来怀念他。
故居焕新
新建宋湘纪念公园 发展“文化+旅游”
来源:梅县发布
站在故居正前方,往前望去便是新建成的宋湘纪念公园,夕阳余晖照射在公园正中央的宋湘雕像上,熠熠生辉。
来源:梅县发布
修缮布展后的宋湘故居,成为当地进行爱国主义和党员廉政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教材。宋湘故居被列为首批区级党员教育基地。
故居不仅修缮完好
而且活化利用为教育基地
既弘扬了宋湘的廉洁精神
也能将宋湘的文学成就一代一代传颂下去
审核:赖展新
编辑:张益
排版:新梅互联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