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美术馆呈现艺术家刘锦鹏个展“不能承受之轻”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巽美术馆将于10月20日至2022年1月15日期间,呈现青年艺术家刘锦鹏(Kalman Pool)个展“不能承受之轻”。展览由策展团队FlyIn策划,将呈现Kalman在VR虚拟现实和物理现实层面同时进行的艺术创作。他创作的雕塑在 “去物质化”后不受地理、空间区域的限制,再被落地为物质实体存在的充气雕塑,是对“生命”和“灵魂”的一次全新的思考。

刘锦鹏⽣于中国⼴州,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曾在北京红⻔画廊、深圳⽊星美术馆举办个展。刘锦鹏的跨媒介作品受⽣物艺术,⾃然历史和他戏剧性个⼈经历的影响。通过发明了VR制成的⽣物突变体,可充⽓拟像物和多媒体装置来调和了虚拟与实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继 承了现代主义的⽅法论,旨在以诗意的⽅式呈现出这些新⽣命中不断体现的内在⽣命性。

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米兰·昆德拉看似关乎情爱与欲望的故事分别以“轻与重”、“灵与肉”作为切入点论述,思考一种流动的、永恒轮回的生命性。而这种关于“生命”与“轻”的论述,在刘锦鹏(Kalman Pool)的充气装置中巧妙的相互和解。

这位年轻的90后艺术家以二战时“幽灵军队”的充气坦克为灵感,将自己在虚拟数字空间中创造的“新生命”带到四维世界。想象中的未来生命体在充气与泄气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生命状态。而这种在不断充气中重获的新生宛如尼采所论述的“永恒轮回”——最沉重的负担(das schwerste Gewicht)。

除了充气装置,受到生物艺术、自然学和社会历史学的影响的艺术家还在更多元化的维度上,以弗兰克斯坦的方式拼贴“新的生命”,并与当下的社会危机保持着潜在的联系。“科学怪人”弗兰克斯坦拼贴“人造人”的故事,是早年人们对于科技一种恐惧心态的映射。但也正是这样一种对于“新生命体”内在生命性的一味否认,造就了故事的悲剧。

展览现场

而刘锦鹏则是通过发明VR制成的生物突变体,将生物艺术这一人们印象中本该充溢“血肉”元素的艺术探索,推向了另一全新的维度——关于生命何为的探讨被放置于完全虚拟化的语境之中。那些或是人造的、或是失去实体的“新生命”却以诗意化的方式体现着其内在更为强烈的生命性。在最为普遍的传统观点中,生命表象的物质性呈现于身体。传统美学中,“完整性”是一种最根本的审美,而被拼接的身体被视为“怪物”,就如同最早作为先锋艺术的“拼贴画”(collage)那种不被当时所理解的、过于超前的、感知到社会文化变迁的“碎片式美学”。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所在地巽美术馆是广东顺德一家非营利公共艺术机构,由收藏家吴美曼女士创办并担任馆长,于2020年9月12日开馆。它坐落于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内,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中国设计师简俊凯担纲设计。

地处顺德这一典型的资本特征与城市消费文化的现场,让巽美术馆在成立之初就有了非常明确的学术定位:消费社会。艺术馆力图尝试因地制宜地思考消费资本逻辑,开掘更多有挑战力的,既是观念的、文化的和现实的真问题,揭示被景观文化所淹没的现实,寻找被资本地图所抛弃的飞地。


刘锦鹏个展“不能承受之轻”

地点:巽美术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城欢乐海岸 1 栋 105 号)

开放时间:11:00-20:00(星期二 – 星期日,周一闭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