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回应了化肥保供稳价、普惠托育、缓解看病难、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特色小镇建设等热点。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省份全面建立特色小镇清单管理机制。
受生产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传导、社会库存较低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国内化肥价格快速上涨,达到近十年新高。近期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配合、综合施策,出台了一系列化肥保供稳价政策,并逐步落地见效。
国家发改委20日下午通过低价竞拍方式,组织第一批钾肥储备投放。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此次竞拍投放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低价储备资源惠及农民,同时通过储备投放引导市场预期、撬动社会资源释放,满足今冬明春复合肥生产,保障明年春耕用肥需要。”
图据中农集团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指标由2020年1.8个提升到2025年4.5个。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提到,将支持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引导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
在缓解老百姓“看病难”方面,接下来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欧晓理说,“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卫生健康领域重点做两件大事,一个是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另一个是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于后者,今年将在现有8个试点省份的基础上,扩增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12个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每个地区年内至少启动一个项目。
欧晓理说:“同时,在原有30家高水平输出医院的基础上,再增加31家输出医院,提高优质医疗资源输出能力。到2022年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范围的规划布局,‘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推动群众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解决。”
当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机制,行业“小、乱、散”现象得到较大改善,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孟玮透露,国家发改委拟于近期会同商务部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
孟玮说:“到2023年,每个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
国家发改委还介绍了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目前各省份特色小镇清单内保留了1600个左右,其中有19个省份清单内的特色小镇数量少于50个,“少而精”导向初步形成。国家发改委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说,接下来将全面施行“一张清单管到底”,指导各省份全面建立特色小镇清单管理机制,同时根据情况对特色小镇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吴越涛说:“清理清单外‘特色小镇’,对此前已建设或命名的特色小镇进行全面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清理或更名,特别是对虚假虚拟的‘特色小镇’要坚决清理,撤除宣传内容、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切实防止清单外的单体项目命名为‘特色小镇’。”
|相关新闻|
能源价格大涨引发连锁反应 国际市场化肥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国际天然气产量供不应求刺激其价格飙升,尤其按照欧洲天然气交易的基准,荷兰产权转让基金(TTF)中心的天然气价格自1月份以来,价格已经上涨了250%以上。
如此快速飞涨的势头,除对包括石油、煤炭在内的能源价格产生直接拉升外,已经开始波及其他相关产业链的供需情况和价格走势,特别是对国际化肥价格、农产品价格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
一年来尿素、氯化钾、草甘膦价格几乎翻一倍左右,另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9月统计数据,全球粮价在过去15个月中上涨了40%。
欧洲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已经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一些化肥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目前奥地利化肥生产商——北欧化工正在大幅削减氨产量,这加剧了整个欧洲大陆本已紧张的供应局面;荷兰化肥巨头OCI日前表示,高生产成本导致其关闭部分赫伦工厂氨生产装置;世界最大氮肥厂CF实业直接关闭了两家工厂,甚至英国不少小型能源供应商和化肥厂出现倒闭现象。
英国信息分析解决提供商——埃信华迈(IHSMarkit)预计,目前欧洲关闭合成氨产能总计为460万吨/年。
过去十几年,由于国际化肥市场一直供大于求,化肥价格处于相对稳定行情。如今化肥价格涨得惊心动魄,令人心惊肉跳。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等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化肥农药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特别是2021年6月起价格上涨加速势头明显,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而且目前供不应求局面仍在加剧中。
“化肥价格涨得越来越离谱,用不起就不买了,今年秋季几亩地的庄稼,一粒化肥都没有施,能收多少是多少!”中国农民王三元对化肥价格大涨非常抵触,他表示,如果下秋来化肥价格还不降下来,种麦子也不会施底肥,粮食够吃就行,反正也不指望种粮赚钱。
如果越来越多农民因为化肥价格大涨而减少化肥投入,后期导致粮食收成减少的局面必然出现。直接种植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推升国际粮价的上涨,中国国内的主粮行情也明显反弹,特别是玉米的涨势明显,自从中秋过后玉米行情就迎来了一波走高趋势。
为保障粮食的播种和收成,世界多国在力保化肥产量和价格稳定上推出一些措施。
9月22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在《通知》中,国家明确表示,相关部门督促指导本地区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承储企业,严格按照储备管理办法开展工作,化肥进口企业要积极扩大化肥进口、有序释放库存。从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化肥的储备问题,进而优先保证国内的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
泰国政府也在一直努力保证化肥价格的稳定。泰国商业部“商业降价,化肥助农”项目的实施时间从今年7月1日至8月31日延长至今年10月31日,期间通过农业合作社、社区企业等农业机构向农民出售廉价化肥,旨在帮助受化肥价格上涨问题影响的农民。
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菲律宾正考虑进口化肥,并用政府补贴的方式按成本价格出售给农民,以缓解最近几周农业投入品价格的飞涨。菲农业部长达尔表示,农业部正在研究降低菲律宾国内市场化肥价格的措施。
可以预计的是,面对国际化肥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涨还将持续的局面,下一步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刺激作用还会进一步显现。(路 虹)
来源 | 央广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