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摄制组来勒流拍摄了!你有偶遇到吗?

匠心勒流
+ 订阅

顺德祠堂美食书法棋艺皆入镜

连日来,记录片《诗礼传家》摄制组一行在勒流上涌村取景拍摄,顺德元素的祠堂、美食、书法、棋艺以及农耕文化一一上镜。据悉,该纪录片计划拍摄四集,每集25分钟,拟于2022年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

摄制组在上涌拍摄“孔家菜”八大菜的烹制过程。

10月18日,摄制组首先拍摄了上涌“孔家菜”八大菜的烹制过程。其中,“神仙鸭子”的菜名很“神气”,烹制难度最大。专业从事厨艺的孔庆教介绍,其实这个就是顺德人说的“八宝鸭”。顺德八宝鸭与传统孔府名菜“神仙鸭子”有相似之处。“神仙鸭子”是传统孔府名菜之一,是大菜,属于孔府菜,相传始于孔子七十四代孙孔繁坡时期,在其任山西同州知府时,府内厨师以鸭子出骨,为保持原味,将鸭子装进砂锅后,上面糊一张纸、隔水蒸制而成,肉质酥烂、香气浓郁、滋味鲜美。为了精确地掌握时间,在蒸制时烧香,烧完三炷香的时间即成,故名“神仙”。而顺德八宝鸭与“神仙鸭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庆教烹制的满台佳肴,不但美味,而且菜名还充满诗情画意。“一品豆腐”“麒麟玉书”“诗礼银杏”......

第二天,在孔家庙旧址、乐泉孔公祠,摄制组分别拍摄了孔氏族谱长卷版、珍藏版,“孔氏元素”石碑、学生书法以及孔氏宗亲棋艺交流的场景,还拍摄了孔家耕读画面。

摄制组在上涌拍摄孔氏族谱。

据《顺德县志》记载及村里老人的口述回忆,上涌村始建于元朝末年,最早由冯、黄、何三姓的人在此居住。约600年前,孔子第55代后人孔道念入赘上涌黄氏家,随后开枝散叶。如今,孔姓已经成为上涌村的主要姓氏之一。

村里的老人介绍,上涌村99%的孔氏男丁取名都会严格按照山东曲阜孔氏族谱定下的字辈进行;村里的众多街巷也是按照孔子老家地名而命名,如昌平路、南安路、中兴路等。50年前,村里甚至保留有不少孔氏圣裔祠堂,家家都供奉着孔氏先人牌位,村中随处可见的祠堂石墩上也刻有族氏典故。

光阴流转,仁义礼智信的家风并没有从上涌孔氏后裔的血液里流失。孔子文化里的重教崇学在上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多年前上涌就设立了奖学金,凡考上大学的学子均可获得8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奖励。

摄制组在上涌拍摄棋艺文化。

村中长老、顺德棋类协会监事长孔广锡介绍,该村棋艺文化也很活跃。杨官璘、李义庭、胡荣华等13位全国象棋冠军均应邀来过上涌参加棋类交流活动。

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当下,上涌村开始考虑新的规划,希望着力实施民生工程,打造宜居村庄。修缮孔氏圣裔祠堂就是其中措施之一。上涌现存宗祠有莱嵩孔公祠、东潮孔公祠以及乐泉孔公祠等,其中莱嵩孔公祠是上涌村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圣裔祠堂,已经于2014年重修。乐泉孔公祠也在今年上半年修缮竣工,将打造成上涌村村史馆。

上涌村儒学文化研究爱好者孔庆武说,如果能够把该村的孔氏祠堂和美食多一些宣传,那对上涌村、勒流乃至顺德祠堂、美食文化的发展将会有进一步深化。

据了解,《诗礼传家》由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孔炯先生发起并投资。该纪录片将以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先生带领孔氏族人续修《孔子世家谱》为线索,讲述孔子及孔氏家族历史、家风传承,展现孔子及其后人的家国情怀,宣扬以“孔子学说”“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珠江商报

综合整理:匠心勒流微信编辑小组、念响新媒体

01

●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前交付!勒流集龙产业园精准招商促产业集聚

► 点击阅读

02

●匠心铸造,勒流品质 | 巧手筑古建!灰塑匠人梁永泰五十年如一日传承岭南技艺

► 点击阅读

03

●用镜头“遇见勒流”!@摄影发烧友:是时候展现你们的技术了!

► 点击阅读

声明: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及时联系ilawman@163.com,我们将予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