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担任外教10年,65岁美国人James退休后决定留在这里。“我很喜欢这座城市,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在深圳,60岁以上长者刷身份证就可免费坐公交,外国人也是一样。”
“公交站亭的有线、无线充电都安排好了,棒!”不久前,南山科技园区的新一代智能公交站亭走红网络。“聪明的站亭”提供WiFi、有线无线充电、智能风扇、公交实时到站预报、移动智能监控等功能,成为深圳优化公交环境的一个“智慧注脚”。
公共交通是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深圳以“减低效、调结构、优服务”理念,滚动开展公交线网优化工作,积极推动公共交通供给侧改革,着力加强与轨道交通的接驳力度,加强原特区外公交服务供给,积极开设假日公交专线,开通通学保障高峰线路,截短长距离公交线路。
位于深汕合作区的彩色慢行道
“市民招手即停,门到门的接驳,太方便了。”家住坪洲站附近的市民王女士感受到切实变化。为推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深圳创新推出“小黄鱼”等高频接驳服务品种,在塘坑、坪洲等轨道站点增开高频地铁接驳线路19条,平均每日保障3.58万人次公交出行。
如今,深圳已开通预约公交600余条,红色线路13条,旅游观光巴士3条,各类多元化服务品种已覆盖全市10个行政区域。预约公交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为市民提供点对点服务。
科华路科苑幼儿园旁沥青路面改造后实景
“公交出行服务不仅要有可靠性和便捷性,还要更具吸引力。”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深圳试点选取15条地铁接驳公交线路,实施公交中途站点准点运营服务模式,线路运行准点率达98%以上,有效减少市民公交出行候车时间。“下一步深圳将在全市主要线路和主要站点进行推广,打造全国公交服务最优城市。”
随着大湾区互联互通加速,深圳、东莞、惠州三地市民跨市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深圳积极开通深莞惠城际公交班线,协调东莞、惠州两市开通M181、M464等14条惠民利民的跨市公交线路,并建立三市执法检查信息互通、公交监管直联机制,推进深莞惠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助推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
今年,深圳市政府民生实事提出“打通15条断头路”的任务目标,打响遗留“断头路”攻坚战。
“福顺路打通,周边交通环境明显改善了!”在深圳福田区福顺路,打通断头路赢得周边市民点赞。过去因为周边建筑施工占用,这条道路规划后长时间无法立项打通。打通福顺路后,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提高出行便捷性,完善中心区路网结构,提高周边路网消防通行能力,进一步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
二次过街岛、渠化岛专项整治
聚焦民生热点,疏通路网脉络,提高片区微循环。位于坪山区的宝珠路原是街道办修建临时道路,道路狭窄,是周边厂区及学校唯一出行道路。过去这里人车混行,拥堵不堪,新建道路完工后,浪尾村至锦龙大道一段被打通,彻底解决了浪尾村、周边厂区、海科兴产业园及科迪学校的出行拥堵问题,人车分离解决潜在的交通安全风险。
宝安区校园周边交通整治
龙岗区五和大道主要出行方式为步行,其次为自行车,快递、外卖及小商贩以电动自行车出行。由于出行方式多样,慢行空间无法满足现有慢行流量。随着轨道10号线建成,片区内将新增大量步行和自行车接驳出行需求,每小时人行量约达2000到4000人次,每小时自行车交通量约200辆以上。为重构慢行空间,让主要路段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隔,在保持车道数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增设机非机动车道,实现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相互分离。
“截至目前,深圳已完工或基本完工9条道路,包括福田区福顺路,盐田区盐田一街,宝安区蚝乡路,龙岗区创富南路、高科西路,龙华区澜清三路,坪山区宝珠路,光明区长松路,大鹏新区中山路延长线等。其余6条道路均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均具备通车条件”,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撰文】戴晓晓
【通讯员】李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