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一批17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涵盖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等方面。接下来,省教育厅还将根据改革推进情况,分阶段、分批持续发布典型案例,以多种方式宣传推广扩大改革辐射面和受益面,努力营造积极探索、争先创优的改革氛围。
“广东教育”推出“教育评价改革广东在行动”专栏,和大家逐个分享17个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方便社会各界详细了解改革动态,供各地各校学习借鉴,希望各地各学校努力形成更多好经验、好做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第一批)
序号 |
案例名称 |
实施单位 |
1 |
智慧阳光评价 赋能广州教育 ——广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广州市教育局 |
2 |
广州市以评价助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
广州市教育局 |
3 |
深圳市“基于每一个学生都进步”的增值评价 |
深圳市教育局 |
4 |
汕头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汕头市教育局 |
5 |
东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
东莞市教育局 |
6 |
东莞市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 |
东莞市教育局 |
7 |
中山市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
中山市教体局 |
8 |
监测立言 评价育人 ——基于教育监测的评价改革实践探索 |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 |
9 |
探索发展性德育评价 推动德育高质量发展 |
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 |
10 |
精准施策 创新评价 推动教师队伍赋能提质 |
韶关市南雄市教育局 |
11 |
引培并举 精准评价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
暨南大学 |
12 |
推进人才评价改革 构建高质量人事制度体系 |
华南师范大学 |
13 |
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 ——基于“三大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
南方科技大学 |
14 |
破“五唯”背景下的高校职称评审改革 |
广东工业大学 |
15 |
构建“测评系统+支持系统”多维综合评价体系 全力推进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 |
广东海洋大学 |
16 |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大数据的课程评价改革探索与创新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17 |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以学分认定与替换为例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今天,先为大家带来
《智慧阳光评价 赋能广州教育
——广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起看看广州如何实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向智慧评价的转型升级
↓↓↓
智慧阳光评价 赋能广州教育
——广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3年,广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全面启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广州市教育局加强组织指导,着力在这一特大型城市破解“唯分数”顽疾,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向智慧评价的升级转型,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提供新视角,为政府完善教育决策提供新支撑,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供鲜活案例,形成了教育评价广州方案。
构建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顽疾
长期以来,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发展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成为顽疾,导致学生全面发展不均衡、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到位。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化解家长的焦虑、实现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必须坚决破除“唯分数”顽疾。
广州市破除顽疾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理念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技术创新。解决指标单一、观测点模糊、工具单一、常模缺失、方法落后、报告单薄、结果运用简单等难题。从评价实测、科学统计、结果运用三方面形成教育治理的闭环逻辑。
按照以上思路,广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历经研发体系→创新应用→升级转型三阶段,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评价品牌。
在研发体系阶段(2014-2016年),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科学的质量观,构建包括6方面2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方面,从无到有初步建立起阳光评价“六个一”: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一套科学专业的测评工具、一支专兼评价队伍、一个协同推进机制、一个新的教育质量观。
在创新应用阶段(2017-2018年),修订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了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测量工具。注重增值性评价,综合应用多重科学分析等方法,更精准全面的描述和诊断评价对象。全面深化评价改革,采用“一套指标两种用途”,对同一学生群体持续追踪三年,严格区别区域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和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价。
在转型升级阶段(2019年以来),将综合素质评价升级转型为智慧阳光评价,支撑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新增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劳动素养等关键性指标。将阅读、数学和科学作为重点测试学科。其中阅读与科学基于PISA模型CAPE测试。测试全面覆盖11各区,还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
实现评价转型,创新成果丰硕
历经近8年的改革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现评价转型,从单一的学科学业评价走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
成果一:研制并发布了区域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全程组织区域评价改革,研制《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保持学业质量评价研究与实施的独特性和前沿性;评价体系涵盖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习潜能、学业负担状况、对学校的认同六个方面,体现了广州教育特色。
成果二:开发综合性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实现对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
采用“学业测试+问卷调查+非学业量表”进行综合评价。学业测试探讨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相关因素,非学业测试从多方面了解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各项关键指标视为学生发展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增加劳动评价指标、拓展湾区测试、借鉴PISA测试,阳光评价转型升级为智慧阳光评价。
成果三:建立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教育质量的科学追踪。
每年发布的智慧阳光评价测评报告,引导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和家长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关注学生学业、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校际和区域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年度报告制度丰富了教育质量的表达形式,拓展了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视野,为学校、区域教育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为追踪并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积累了数据常模。
成果四: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诊断与有效指导。
研制义务教育阶段过程性学习资料《阳光学业评价丛书》,并实现学习资源电子化。丛书与学生学习同步,体现了学教评的一致性,有助于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检测学习效果,与评价标准功能符合。这一系列化学习资源运用推广模式被确认为广州市科技成果。
成果五:实现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发展的科学指引。
每年发布学生综合素质个体报告,一套指标两种用途,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测评。评价结果与教学结合,与家校共育结合,淡化学生个体的横向比较,着重反映学生的进步指数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让教育评价的顶层设计落到学生个体应用层面,联动教育各环节共同促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闭环运用。
成果六:运用大数据形成教育综合评价区域推进的智能赋能。
初步形成了基于网络、依托大数据的教育质量评价技术支持。具备了数据上传、后台管理、抽样与数据采集、自动化报告等功能,实现报告生成和结果运用的协同创新。评价组织机构与参评学校共同研究评价数据,依据数据并且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科学归因,评价对象由评价的消费者转变为评价的贡献者,建立了新的评价文化。
广州市教育局以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针,加强破除“唯分数”顽疾的改革设计,形成了区域层面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写入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成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2021年5月,智慧阳光评价成为广东省综合评价改革示范项目,在广州市全覆盖应用,还在全省推广宣传。
接下来
“广东教育”将每周持续发布
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介绍
敬请垂注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