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乡融合在路上:五年之约交出的三水答卷

南方+ 记者

image.png

10月19日,三水区在“三农”领域又有了一项新举措——在全市率先全面建设“数字三资”,通过智慧金融支持实现“田间地头”扫码支付,集体资金实时监管、保值增值。便民服务只是第一步,三水未来的构想是通过“数字三资”、数字农业等逐步构建起“数字乡村”体系,赋能乡村振兴,让城市与乡村一同享受数字化发展的红利。

作为全省县区级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三水被寄予了特殊的使命与期待。根据“三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见到显著成效”的要求,三水将在明年展示显著成效。回顾4年来走过的路,三水为广东乃至全国提供了哪些经验样本?

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在产业经济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如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释放发展的新潜能,是共同的命题。打造城市与农村共生共荣的“新生态”,挖掘乡村发展潜能,无疑是区域发展的新空间与新格局。而这也正是位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三水所探索的命题。

今年,三水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5位,相比去年上升2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显示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作为全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三水也用实践展现了城乡融合带来的共生共荣景象。今年,三水突出“以产业振兴驱动乡村全域振兴”,全方位发动社会力量,在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上实现“双突破”,一批农业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在三水区南山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三水区现代化生猪产业项目2个大项目落地建设,佛山最北小镇吸引众多关注,也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前者牵手碧桂园将打造无人化农场实验区、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区、生态智慧渔业区、农耕文化旅游游览区四大功能区,建设湾区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样本。后者投资总额达30亿元,建成后生猪年出栏总量约50万头,年纳税额将超亿元。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吸引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20多名研究生、大学毕业生扎根;作为佛山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的三水区现代化生猪产业项目快速完成征拆启动建设也正是因为六和村村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可以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三水的农用地占比达63%,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基础、市场条件和城乡配套资源。回首4年多的时间,三水一直不间断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大手笔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美丽指数”,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等一系列举措,勾勒“鱼翔三江、鹤舞南山”岭南水乡图。

各美其美,和美与共。在描绘了美丽三水的图景后,三水乡村振兴要展现显著成效,是必须进入改革深水区开启新探索。

乡村振兴最终要惠及于民。相比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做靓乡村环境,三水接下来的努力方向是要引导农民一起干,真正践行共同富裕。三水已经有了方向,提出建立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闲置农房、低值厂房、闲置留用地等资源进行集中流转,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形成发展“一盘棋”,并通过积极开展农村“三旧”改造、村级工业园改造,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带动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增加。

此外,美丽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三水也必须在一二三产融合上下功夫。针对目前三水已经有的美丽风景线与网红打卡点,三水开始进行系统的谋划,将美食集聚区等项目与之深度融合,让美丽乡村集聚美丽经济。到 2025年,三水现代渔业产值将占比达50%以上,三水渔世界等一批项目也将让渔业不再“单薄”。

“数字三资”的全面启动,除了方便农民外,还有另一个深意就在于服务农业企业、农业项目,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将乡村也变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因为随着农业项目、企业进驻落户,提前将服务升级扩容也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便利,针对农业企业、项目的政务服务优化也已经在路上。从全国首创的政银保金融举措开始,三水在三农金融服务上一直是排头兵,所以,在新的阶段、新的跑道,三水也有这样的底气与决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场5年之约,三水用行动解答城乡融合、共荣共生的命题,答案在哪里?答案就在三水的美丽乡村中,就在奋斗在乡村的农业大学生们身上,就在一二三产融合的故事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水依然在城乡融合的路上奔跑。

【南方日报记者】魏英

编辑 见习编辑 梁彩敏 杨馥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