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金融服务署署长黄拓: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便利跨境金融服务
10月19日,中共深圳市罗湖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党代会报告提出,“巩固提升金融业‘压舱石’作用,紧抓金融技术变革机遇,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黄金金融,打造金融科技先行区和产融结合示范区。”
金融业是罗湖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占全区GDP比重接近40%。“十四五”开新局,金融业还可以有哪些作为?跨境金融联动发展有哪些机会?
罗湖区党代表、罗湖区金融服务署署长黄拓给出答案:以“四新”破局。
罗湖区党代表、罗湖区金融服务署署长黄拓
第一个“新”是城市更新。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目前已布局近20个城市更新项目,将释放产业空间500万平方米。
第二个“新”是金融焕新。首先要固本,传统金融机构要引进增量,包括金融总部、金融机构的市一级分支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其分支机构。还要有前瞻性的发展眼光,把金融科技作为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此外,要发展特色金融,罗湖的商贸业、黄金珠宝产业比较发达,可以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黄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
第三个“新”是产融创新,把金融业和罗湖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既包括商贸业、服务业、总部企业等,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多元协同的新格局。
第四个“新”是深港融合创新。罗湖和香港有三个陆路口岸相联,这是独特优势,罗湖将从人才互通、资金互通、产品互通、服务互通几个维度进行创新。罗湖希望和业界一起,争取推动落地一批深港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平台,形成“1+4+N”的发展格局。
何为“1+4+N”发展格局,黄拓进一步解释道:“1”是固本,巩固金融业“压舱石”地位,引进增量。“4”是4个方向的创新,包括金融科技、财富管理、跨境金融和黄金金融。“N”是商贸业、服务业、消费等产业。
“多元协同融合发展格局将有助于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罗湖,实现传统金融业稳步增长,新兴金融蓬勃兴起,多元产业协同发展。”黄拓说。
跨境金融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跨境支付,罗湖全国首发“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引领数字人民币实现多项从“0”到“1”的突破。此外,在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支持下,罗湖和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在全国率先试点香港居民在内地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的测试。
二是跨境融资,近日,深圳在香港正式发行50亿离岸人民币债券,未来罗湖也将谋划与跟业界一起进行跨境融资创新。
三是跨境投资,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官方网站公布了已完成“跨境理财通”业务报备的首批试点银行名单。深圳地区首批试点银行名单共有20家,其中9家在罗湖,罗湖在该领域有很大优势。
四是跨境保险,罗湖将争取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包括前端的咨询,后端的理赔,跨境车险,跨境寿险等。
【统筹】吕冰冰 黄少勇
【撰文】祁觊
【视频】康宁 史吉太
【图片】车欣 李冠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