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 涂兴明
· 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药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
· 社会兼职:广州医药行业协会医院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理事;广州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分会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库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科技厅基础与应用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
一、历史沿革与变迁
三叉苦是岭南常用中草药,始载于民国21年的《岭南采药录》。除作为清热解毒、行气止痛药用外,尚有作凉茶配方;《药典》1977年版一部收载,药用部位为本品的枝叶,《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收载的药用部位是茎及带叶嫩枝。
二、鉴定
异名 三桠苦、三丫苦、三丫虎。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 Melicope pteleifolia (champ.ex Benth.) T.G.Hartly 的干燥茎及带叶嫩枝。
产地 主产于广东、海南等。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将根洗净,切片,晒干;将嫩枝叶切断,阴干。
性状鉴别 叶片具长柄,三出复叶对生,小叶纸质,狭椭圆形,黄绿色,长6~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渐窄而成为短的小叶柄,全缘或不规则微波状;叶面光滑无毛,有透明细腺点。茎皮灰青色,间有白色斑,表皮易脱离,木质部白色,木纹细幼,木部中央可见细小的髓部。根微有油臆气,嫩茎及叶揉之有微香,味极苦。
三叉苦生境
三叉苦花枝
三叉苦(茎和叶)饮片
三、质量要求与附注
质量要求 嫩枝以段块完整无老枝、叶以黄绿色、茎以片块大小均匀者为佳。
附注 1、广东省习惯以其嫩枝叶连根一并使用入药。其他省区有将叶与根分开药用。
2、据《岭南草药志》记载,三丫苦叶,干者用二两,生者酌加,煎水服,可解钩吻(大茶药)中毒。
四、药性与应用
药性 苦,寒。归心、肝经。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湿疹,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煎水洗。
选方 1、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 三叉苦根9~15g。水煎服;或加野菊花、金银花各9g。水煎服,连服3~5d。(《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小儿夏季热 三叉苦、梅叶冬青、葫芦茶各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肺热咳嗽 (三桠苦)干根30~45g。水煎,调些冰糖服。(《福建药物志》)
4、治耳内疮 三桠苦叶30片,好酒1碗,共置于罐内,用纸盖好,中央钻一孔,以火烧热后取其蒸气熏鼻孔,左耳痛以左鼻孔吸其蒸气,右耳痛以右鼻孔吸其蒸气而愈。
我们医院研制筋骨疗伤膏,里面含有三叉苦组分,主要应用于早期伤痛。
筋骨疗伤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