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双城”联动催生乘数效应

南方日报

最新出炉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广州深圳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的第一位,其中从深圳流出的人才中15%流向广州,而从广州流出的人才中18.6%流向深圳。

近年来,两地人才紧密互动的背后,是两大城市不断在融合发展中携手并进。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广州、深圳的发展,在视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赋予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使命任务。

广州、深圳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省一半,在广东乃至全国大局中举足轻重。近年来,广东着眼于支撑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辐射带动“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提出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推动两地持续展现“比翼双飞”的精彩。

一个是千年商都,商贸、教育、医疗资源发达;一个是经济特区,改革动能强劲、科创氛围浓厚。随着基础设施、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加速联动发展,这对大湾区超级城市“双子星”正释放乘数效应、倍增效应。

随着基础设施等加速联动发展,广深正释放乘数效应、倍增效应。图为广深沿江高速。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随着基础设施等加速联动发展,广深正释放乘数效应、倍增效应。图为广深沿江高速。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

随着广深“双城”联动被明确为省重大工作部署后,广州、深圳融合发展就不断跑出新的“加速度”。

两座超2万亿元体量超大城市的相向而行,源于高层对接与制度设计。

2019年9月,广州和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两地合作的指导思想、内容、机制,标志着两地联动发展进入实操阶段。

在这份路线图中,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共建生活圈等被认定为主攻方向,而南沙、前海也被明确是主要合作平台。

随后,两地印发重点合作项目(事项)清单,包括广深第二高铁等27个合作事项。

仅仅就在一年后,广州深圳共同举办“双城联动”论坛,确立了两市常态化沟通对接平台,会上签署的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自贸区等七个领域专项合作协议,推动两地联动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明晰广深联动的发力点、突破口之后,一场两地干部深层次交流、凝聚发展共识的行动也随即展开。

今年3月,广州、深圳两地首次联合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其中,双区驱动部分现场教学在广深两地选点进行,学员们不仅到广雅中学开展“广州教育改革创新与实践”现场教学,还来到前海展示厅、国际会议中心,实地感受前海的开发开放。

“中青班播撒了广州、深圳坚定走共同发展道路的种子,相信一定会结出‘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硕果。”深圳学员张华伟说。

在人员往来形成的频密对接中,广深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联动新格局正在形成。

广深两市组织部门将共建干部教育培训优质资源库、打造红色教育经典路线;两市统战部门决定共同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共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两市文旅部门围绕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两市文联签署“双城联动文艺先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动两市文艺事业发展;两市人社部门推动社保互联互通。

联动层级还不断向基层延伸。今年6月,广州黄埔区的萝岗街道与深圳坪山区的石井街道通过“云签约”,在六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打造广深“双城”联动的基层示范,这是广深首次在街道层面开展战略合作。

软硬联通“系紧”经济纽带

在广深联动的整体布局中,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直是先行者。

近年来,广深两地已形成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公路通道和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等铁路通道,其中广深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广深港高铁实现30分钟互达。

很难想象,20多年前广州到深圳的公路干线只有一条107国道,开车需要大半天。这种情形终结于1997年7月1日。广深高速建成通车,成为连通广深的大动脉。

如今,这条“黄金通道”将迎来改扩建。根据招标方案,现有的双向6车道将扩建成10—12车道。

虽然广深仅相隔100多公里,但一张绵密的交通网络正在两地间编织起来。

早在去年10月,广深发改部门便达成基础设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实现高铁、城轨和高等级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直达互通,推进包括广深高速磁悬浮在内多个轨道项目规划建设。

随着广铁于今年6月25日起开行全程59分钟一站式直达动车组,广深两地之间已实现1小时通达。

而年初广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释放更多互联互通利好:拟规划广深第二高铁,加快推动莲花山通道、狮子洋通道等项目实施,加密珠江口过江通道,打造广深30分钟交通圈。

未来,在广深实现日常通勤将成为可能。今年2月24日,广州推进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一则重磅消息被确认:广州地铁22号线将延伸至深圳。

一边是硬联通更畅顺,另一边则是软联通更惠企便民。

最近,在收到深圳税务局通过区块链技术开具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后,广州海珠区税务局次日便成功审结退税款。这是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出口退税领域首次实现跨区域突破。

“16602.3元的税款在第二天就退了下来。”饮“头啖汤”的迈宝公司财务负责人魏经理开心地说。

仅去年一年,广州、深圳互开《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约4600份,涉及1.69万条数据,将两地经济纽带拴得更紧、系得更牢。

要素流动发动湾区引擎

国庆前夕,“大湾区最快地铁”广州地铁18号线首段正式开通试运营,时速可达160公里。

广州速度背后,离不开深圳技术。

2019年,广州地铁与腾讯联合成立实验室,联合研发可迭代升级的新一代轨道交通操作系统。正是借助这一系统,18号线实现全域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和运营,乘客可实现刷脸快速过闸机、快速智慧安检等便捷体验。

在软硬联通更加便捷后,资本、科技等要素在广深之间高效流动,推动形成带动湾区发展的动力引擎。

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上,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广深的重大科研平台串珠成链。

在科技联合攻关中,广州的基础研究与深圳的产业转化擦出“火花”。首批建设的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中,有2家由广深两市共建。在广州,广深共同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琶洲实验室建设。今年6月,广州基地获批鹏城实验室“十四五”首批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涉及经费1.335亿元;在深圳,广深共同推进海洋实验室深圳分部、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深圳前海分中心、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分中心的建设。

不同的产业分工,也让广深在联动中既发挥比较优势,又实现产业集群的优势互补。

广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成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深圳证券交易所主要侧重权益市场,广州期货交易所侧重于风险管理市场,聚焦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发现,有利于优势互补,完善广东金融版图。

去年9月,广汽集团与华为在广州签署协议深化智能汽车领域合作。如今,位于广州白云的华为广州研发中心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未来将加速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广州的产业应用,推动形成千亿级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等产业集群。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崔璨 柳时强

【统筹】高静宁 骆骁骅

编辑 黄靖逵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