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好扬帆,潮涌催人进。富有革命基因的仲恺高新区,以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努力比学赶超、奋楫逐梦争先,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积极建设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平安、更加幸福的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为惠州深度参与“双区”建设、支持服务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发展凝聚强大动能。
(一)
争创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仲恺为何责无旁贷?
仲恺高新区,这个29年前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并以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南靠深圳、香港,西接东莞、广州,身处三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在“双区”时代注定要肩负更重要的新使命,焕发更加夺目的新光彩。
从全市层面看,仲恺高新区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重地。如果把绿色石化和电子信息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看成是惠州经济的两条腿,那么仲恺高新区就是其中的一条腿。2020年,仲恺用全市不到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惠州15%的GDP、31%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11%的税收,惠环街道成为全市仅有的“千亿镇街”。腿强劲有力,方能行稳致远。争创一流国家级高新区,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仲恺是主支撑和主引擎。
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争创一流国家级高新区,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全省和全市发展大局赋予仲恺的新使命,也是仲恺积极融入国家“双区”建设和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区域发展重要节点的必然要求。
从全国层面看,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仲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担负起国家使命,为国家发展担当大任,为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作出贡献。高新区是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高新区必须更好地肩负起创新发展和引领发展的使命。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新区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这是今天高新区的时代定位,也是高新区为国家发展探路的时代责任。
先行者有荣光更有责任。放眼全国,每一座高歌猛进的城市,往往都有高新区的能量加持。大连高新区、苏州高新区、郑州高新区、珠海高新区,无不成为所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在全国高新区发展梯队中,仲恺处于中游水平,面对新时代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尤需见贤思齐,比学赶超。
选择苏州高新区作为比学赶超对象,符合仲恺实际。拿出超越平庸的决心,创新思路,补齐短板,解决痛点,定能学到好经验,比出精气神,干出新成绩。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新起点,逐梦前行,争创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仲恺一定能!
(二)
争创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仲恺的突破口在哪?
仲恺高新区,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占据深圳东进走廊黄金区位,正以大气魄向着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加速迈进:
——电子信息产业大集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战略平台崛起壮大,LG、索尼、普利司通等世界500强企业聚集,TCL、华阳、德赛、亿纬、龙旗等知名企业快速发展,TCL模组整机一体化、德赛西威新生产基地、亿纬集能、博实结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开花结果,“3+6”现代产业集群雏形显现,其中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均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空前跃升。荣获“国家首批十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到5.61%,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16家,国家级实验室1家——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家(全市5家,占比80%);科技企业孵化器升至19家(国家级5家)、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8家),孵化面积达78万平方米,加速器联盟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孵化育成体系各项指标占全市60%以上,累计孵化规上工业企业60家、高企191家,在孵企业617家。仅去年一年,仲恺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超8000件、授权量超5000件,PCT申请量达225件,有效发明专利数达5284件。
——城市格局进一步打开,“双宜”魅力日益彰显。“一环八射”快速路网和“五横五纵”骨干路网加快形成,潮莞、河惠莞、长深、武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构成“井”字形高速路网,全区15分钟车程即可上高速;赣深高铁、广汕高铁、莞惠城轨、深惠城轨等多条过境轨道交通设站,推动仲恺快速融入大湾区30分钟生活圈,实现18分钟到深圳、40分钟到香港;距离惠州机场30公里、深圳机场约100公里、广州机场约140公里,距离惠州港50公里、深圳盐田港60公里,形成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和水路运输全方位、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自然生态良好,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拥有约55平方公里的全省最大内陆淡水湿地——潼湖湿地,湿地占全区陆地面积的17%,多样的生态系统不仅使其成为近百种鸟类的栖息天堂,更成为惠州乃至珠三角东岸“城市之肺”,高达34%的森林覆盖率,组成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文体等保障体系和公共配套不断健全,逐步成为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现代宜居宜业新城,成为惠州对高新技术人才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创新创业乐园。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立足新优势,锚定目标,争创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仲恺一定行!
(三)
争创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仲恺未来什么样?
按照奋斗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全区GDP将突破千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强,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仲恺成为服务大湾区、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中坚力量。
比学赶超全面发力,五年后的仲恺高新区必将龙腾虎跃,活力四射:
——这是更有产业竞争力的一流国家级高新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5G、大数据、物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让仲恺电子信息支柱产业进一步迈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医疗器械与大健康、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现代服务业崛起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共同迈入“千亿园区”行列;本土龙头企业领军作用更加明显,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不断涌现,智能工厂星罗棋布,联动港深莞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共同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这是更有创新活力的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取得突破,营商环境显著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蓬勃发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管理提质增效,“深圳研发孵化、仲恺加速落地”合作模式日趋成熟,湾区特色创新创业平台持续发力,一批批先进科研成果、中小型初创企业争相落户;形成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起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创新研发策源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全面增强,进一步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成为惠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
——这是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一流国家级高新区。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和惠环大道、惠新大道沿线等相关重点片区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内外交通路网循环畅通,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治理成效稳固,主干道高楼林立,城市会客厅交相辉映,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推窗见绿、出门见景”;“10分钟文化服务圈”全面实现,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实现“齐步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现代化高科技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建成,城市运转更加智慧,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企业群众幸福感、认同感空前提升。
经过五年跨越式发展,仲恺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高地、创新乐土。
奋斗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惟有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方能竞逐一流。始终牢记国家高新区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全方位比学赶超,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劲,奋力争创一流,全力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仲恺逐梦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的蓝图必将变为生动现实。
勇者无畏,奋发正当时。火炬照亮前方,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仲恺高新区加油提速,一往无前,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区新闻中心 来源|惠州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