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诚意满满”供地:华为建76万平“大厂”,比亚迪布局深汕

“湾区经济评论”公众号

10月18日下午,华为公司以“史诗级”2.98亿低价,拿下了龙华黄金地段的工业用地。

这片工业用地的准入行业只有两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深圳为了留住华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可谓是下了“血本”。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2018年,上海同样以9.7亿的低价,将上海临港工业用地出让给了特斯拉。上海,自此一跃迈入新能源汽车制造第一方阵。

发力“新能源之城”,深圳最近动作频频。

深圳往东,近日,比亚迪也以2.42亿元的超低价,拿到了深汕合作区39.1万平方米产业用地。

业界评论认为,深圳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为新能源领域的“宝藏”产业投下了信任票。

就在几天前,华为数字能源拿下了举世瞩目的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这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

再看比亚迪,9月新能源车销量达到7万辆,是同期理想、蔚来、小鹏三家新能源车销量的2.49倍。受此影响,比亚迪的市值正在冲往万亿高地。

明星企业相继拿地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在龙华拿下的这块地,总用地面积为514857.79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09083.42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积5774.37平方米。

对于工业用地来说,这块地占地可以说是“巨无霸”级的。

根据规划显示,建面76.3万平,其中包括厂房61.6万平,食堂5.5万平,宿舍9万平,差不多是华为深圳坂田基地(约130万平方米)和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约126万平方米)的一半,称得上“大厂”的规格。

面向重点产业领域,深圳这次的土地供应可以用“诚意满满”来形容。

一组数据对比足以说明:

2018年,特斯拉在上海临港的拿地情况是:9.73亿,864885平方米。

2021年,华为在深圳龙华拿地的情况是:2.98亿,514857平方米。

按照单价来算:

特斯拉:每平米1125元

华为:每平米578元

换句话说,华为这次在深圳拿地的价格,仅仅是特斯拉在上海拿地价格的一半。

深圳对华为的诚意可见一斑,深圳对新能源产业的决心,也可见一斑。

从目前国内新能源的产业分布来看,上海有了特斯拉,广州有了小鹏和广汽。

号称“最强风投”的合肥市政府,也相继引入了蔚来、江淮、大众、安凯、长安、奇瑞等12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华为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业务,有望在“家门口”结出果实。

新能源产业的“想象空间”

新能源,无疑是当下全球最火的产业赛道之一。本就基础雄厚的深圳,更需抓住绝佳的机遇。

深圳是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值从2010年的不足10亿,仅用短短7年时间,就于2016年突破1000亿元关口。

2003年,比亚迪就已经开始进入新能源产业,现在已经在深圳形成了庞大的新能源产业链。

新能源风口之下,受益最多的当属比亚迪所在的深圳坪山。

2019年1-12月,坪山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为1014.26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为1168.52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为503.16亿元。

更关键的一点是,跟深圳颇为繁荣的手机行业不同的是,在新能源领域,深圳在核心技术和主机利润率上,跟海外巨头特斯拉等企业,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比如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比亚迪已经在新能源核心器件、电池和储能方面,都有了独门“秘籍”。

从利润率情况来看,比亚迪跟特斯拉也在靠近。

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的毛利润为19.53%,仅次于特斯拉的22.82%;比亚迪的净利率为4.78%,仅次于特斯拉的7.35%。

从华为目前释放的新能源行业信息来看,其产业布局也非常广泛。从自动驾驶设备的软硬件,到数字能源储存系统,华为都已经全力押注,在行业中也有着显著的竞争力。

做好用地保障工作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可以说是发展一座城市产业的第一步。深圳的最新动作,展现了支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魄力,也为这座城市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湾区经济评论”公众号(已获授权)

【整合】张光岩

编辑 黄靖逵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