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老师喊了我的名字!
能和偶像面对面,我实在太开心了!
10月15日下午,
郎平现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为同学们带去了一场激动人心的
高水平排球课。
当她进行现场教学的时候,
不少同学有序地站在场边静静围观,
还进行了“隔空合影”。
这是一门面向北京师范大学高水平女排开设的专业课。奥运会后,郎平正式告别中国女排主教练职位,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大学球场,身体力行地将女排精神传递到校园、传递给莘莘学子。
面对技术尚显青涩的学生,郎平既看到了她们的不足,也看到了优势。针对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她予以细致指导和正确动作示范,不仅讲解排球动作要领,还向同学们传授“排球心法”,就如何团结协作、调整战术、善用巧劲、对待失误等进行解说。
在课上,郎平还勉励学生们珍惜大学时光,在刻苦训练的同时努力学习文化课,做体教融合实践的榜样。
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体育精神,
10月16日上午,
该校举办了以“因为热爱”为主题的
世界冠军讲坛,
共1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与主讲人郎平共同感悟女排精神。
在现场,
围绕自身学习和执教经历,
郎平将过往点滴娓娓道来,
“其实进入体校的时候我是一块‘白板’。”
在讲座现场,郎平打了一个比喻。进入国家队之前,她在体校学习,虽然作为初学者没有参加比赛的资格,但她不断扎实基本功,并在后来的全国青年比赛中因表现出色被借调至国家队。
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郎平逐渐适应了国家队高强度的训练。在出征1984年奥运会时,她已有伤病,但仍战胜对手夺冠。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引起在场听众一阵阵钦佩的掌声。
退役后的郎平选择到北师大英文系深造,后出国学习,勤工俭学。其后因心系排球,她辗转世界多地执教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当中国女排陷入低谷期,她毅然选择回国执教,率领中国女排这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问鼎世界冠军。
郎平表示,
排球精神是一代代传承的,
要学会接受成绩起伏,
但“追求最好的自己”
这种精神是不能改变的。
在讲座的最后,
郎平与台下学生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激励同学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永不言败、拼尽全力、
不负热爱、砥砺前行。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人民日报客户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