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嬗离合,薪火相传。东镇浑厚凝重,火炬熠熠生辉。美丽的神话传说,淳朴的民俗风情,碧瓦朱檐的建筑群落,哀婉动人的民歌小调,给这方土地涂上了浓厚的岭南色彩。回顾往昔,勾起我们浓郁的乡情;展望未来,我们在文化自信中奋勇前行。“民风里的火炬”本期推出第13辑:这座500年历史的“龙母庙”持续香火鼎盛,是因为……
龙盘鼓地
母镇江邨
江尾头龙母庙远近闻名
每逢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
这里都会举行庙会庆祝龙母诞
开展抢花炮等特色活动
江尾头小区
龙母,南越部族的首领,被称为西江河神,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足以与海神妈祖相媲美。这位备受西江儿女崇拜的女神,既有着不少翔实的史话,更有许多传奇的故事。
在火炬区江尾头村,最久远的建筑非“龙母庙”莫属,它位于江尾头村中街,至今已有500年历史了。
该庙曾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扩建,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再次进行修葺,龙母庙以坚硬的蚝壳作庙墙,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存完好,庙门额“龙母庙”及门联“声灵超海国,惠泽播江邨”,均用花岗岩石刻制。庙内有堂联一副:龙泽江溪,万古灵钟胜地;母沾雨露,四方民仰慈航。
【网络图片】
传说中的龙母有预知人间祸福的本领,精通各种医术,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关于龙母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流传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龙母是位奇女子,其父亲系广西藤县人氏,姓温,名天瑞;母亲系广东德庆县悦城人氏,姓梁。她一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长,身材高挑。从小喜欢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她有颗善良的心,当她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时候,就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及邻居的四位姑娘结成“金兰七姐妹”,并立下普言:要惠泽天下,为老百姓做点好事。
【网络图片】
使温氏成为龙母的还有拾卵豢龙的传说。据传,一天温氏到江边去洗衣服,洗着洗着,突然见到旁边水中熠熠发光,顿觉奇怪,便慢慢地走过去。只见水中沉着颗像“斗”那么大的蛋,于是温氏把它抱起来带回家里,当做宝贝样珍藏起来。经过了七个月又二十七天,那只巨蛋忽然裂开,从中蹿出五条蛇状且能活动的“小龙”,非常喜欢玩水。温氏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细心喂养它们。“小龙”长大后果然是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
【网络图片】
五小龙感念于温氏的养育之恩,衔鱼孝敬温氏,并帮助她与水灾、旱灾、虫灾做斗争,造福黎民百姓。于是,温氏被西江流城的百姓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
江尾头小区
后来,西江流城的百姓们及为生计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谋生的群众,世代念念不忘龙母的恩泽,建龙母庙,年年祭祀龙母,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江尾头都会迎来大批来自两广和港澳地区的善男信女进香朝拜,活动期间鼓乐齐鸣、鞭炮不断,香火甚为鼎盛。
在人们的眼中,龙母就是他们的一位伟大又仁慧的母亲。人们对龙母四时礼拜,就像向祖宗、母亲倾诉一样,向龙母祈祷,从而获得心灵的慰籍。千百年来,许多人正是怀着这种寻根拜祖的感情来参拜龙母。
一物件一故事。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民间习俗之一,龙母诞主要倡导孝德博爱、积德行善,不少前来拜祭的老百姓希望通过拜龙母,祈求身体健康、国泰民安、事事顺意。
中山火炬融媒体中心
采编:林家裕
编辑:田茂林
美编:高一瑞
责编:赵攀峰
执行总编辑:胡红江
总编辑:宋文君
编审:李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