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的人有子宫肌瘤,也就是说平均每5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患有子宫肌瘤。近日,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四科周围血管介入团队通过介入治疗,成功实施一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患者的左手腕处开一个仅针眼般大小的创口就为患者“保宫去瘤”。
家住潮阳区的魏女士今年34岁,上个月体检中,彩超提示多发子宫肌瘤,最大一个直径约5cm,足足有鸡蛋大小。为进一步检查治疗,9月23日魏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求诊。
按传统的治疗方式,魏女士可能需要接受切除子宫或肌瘤剔除等手术,但考虑到三胎时代,患者年纪较轻,子宫切除创伤较大,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生活质量,单纯剔除肌瘤复发率较高,在快速康复与微创精准治疗理念下,市二人民医院周围血管介入团队经过一番严谨的术前评估后,结合国内最新技术动态,决定为魏女士行“经桡入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血管与肿瘤介入科纪斌副主任医师表示:“同样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微创针眼创口保住子宫的前提下,相对比经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腺肌症经桡动脉介入栓塞术最大优点在于:保护女性隐私,患者舒适度更高,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更快速的恢复到日常工作生活节奏。患者术后不需要卧床,可以下床活动,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9月24日下午13时,医生为魏女士实施手术,将导管顺着血管送进子宫动脉,通过造影精准检查并用永久性的栓塞材料把供应瘤体‘养分’的血管堵塞,使子宫肌瘤没有营养供应,继而萎缩坏死,慢慢变小脱落消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魏女士的子宫肌瘤供血血管被成功堵住。术后,魏女士便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陪同下自行走回病房。接下来,医护人员将通过定期跟踪复查,关注术后瘤体变化情况。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它主要由构成子宫肌壁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所以其确切的名称应该是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常见于30岁~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的人有子宫肌瘤,也就是说平均每5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基本上都是良性的肿瘤,恶变概率非常小,只有0.4%~0.8%。根据部位不同可划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宫颈肌瘤等。
目前,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是它在青春期前少见,在绝经后萎缩或消退。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在生育期多发,可能与女性性激素水平高有关。育龄期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可以说是子宫肌瘤茁壮生长的“帮凶”。
哪些情况可先观察?
如果体检时偶然发现了子宫肌瘤,平时没什么异常症状,而且体积不大(<5cm),可以暂时不治疗,继续观察。接近绝经期的患者绝经后,肌瘤会萎缩,症状也会消失,无须手术。但需要每3个月~6个月检查一次彩超,若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积极治疗?
子宫肌瘤直径已经超过5厘米。位置特殊的子宫肌瘤。比如子宫黏膜下肌瘤,无论大小都应尽早治疗;子宫浆膜下肌瘤扭转,导致急性腹痛也不能掉以轻心。确定子宫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短时间内子宫肌瘤暴长或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存在恶变的征兆。
子宫肌瘤、腺肌症介入治疗适应症
1、子宫肌瘤、腺肌症的育龄期女性;
2、子宫肌瘤、腺肌症诊断明确,且经血过多或痛经明显;
3、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肌瘤的最大径>4cm。
4、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无明显临床症状,肌瘤的最大径<4cm,但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强烈要求治疗的。
5、子宫肌瘤、腺肌症经保守治疗(药物、手术)无效或复发。
6、体弱、有内科合并症无法耐受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
7、经患者同意而自愿选择血管性介入治疗。
符合1-6中一条加第7条者,可考虑进行血管性介入治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