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公司诞生以来,我们已经发展成一家集头盔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头盔制造企业。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化,我们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急需迭代更新。
如果不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我们就要面对如下挑战,首先是招聘工人越来越难,用工短缺已是既定事实。我们在改造前,工厂有近1000名员工,人力成本很高,再加上这两年,材料成本上升速度太快,而头盔这种商品又很难大幅提高价格,所以企业的盈利额度受到影响。
其次是部分生产环节,因为国家政策的需要,必须更新技术。比如头盔喷涂环节,一是很难找到熟练工人,而且这种有一定危险性的岗位还不一定吸引到新员工。另外,就是企业现在的产品针对的是专业赛事(非国内共享单车所用头盔),这些头盔采用了碳纤维、凯夫拉等高端材料,售价不便宜,即便是代工的品牌也是国外高端客户,就成本而言无法与小厂竞争。
基于以上现实,我们只能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争取抢占新市场。
所以从2017年左右,企业首先从生产智能化方面寻找突破口,为选择智能化的喷涂设备,企业花了半年多时间,考察了佛山市、江苏省的多个地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情况,可能对其他企业有借鉴意义。即虽然都是喷涂设备,但是喷涂小家电的设备并不适合生产头盔。而对于生产这个设备的企业来说,它们不愿意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做研发,毕竟它们也会估算投入性价比,这就增加了我们的升级难度,不过还好找到顺德一家企业来解决这个升级难题。
目前来看,我们企业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做出一些新尝试。如在头盔图案制作上,以前都是靠水贴,但是这种做法不太适应现在产业发展趋势,最好就是换成打印头将图案打在头盔上,但头盔是有弧度的,如果打印头技术把控不好,做出来的头盔图案就会模糊。
为此,我们向南海区政府提出了技术援助申请,政府为我们在引荐了清华大学技术团队来做研究分析,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这个打印头把控技术解决了,那企业只要引入相应的机器人,就能不间断的、高质量的生产头盔。
此外,头盔还会上一些荧光色,这种荧光色是一种比较鲜艳的颜色。但是它相对容易老化,这个荧光色保护问题也是我们遇到的,现在也和其他企业合作来共同攻关。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除了技术升级外,企业也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
首先上述升级改造全部是一把手工程,我们的智能制造部门都是一把手来负责牵头。但是企业在智能升级细节,尤其是制定工序上,并不是一把手大包大揽,所以我们在企业里营造一个全员参与的组织架构。
比如员工提出合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提案,只要是经过公司实践认可,并带来产出效益的,我们会按照规定对员工进行分成奖励。
就目前而言,获得分成奖励的多为企业中层干部,这也是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是从同行业或者是更高端的制造行业过来的,他们在其他领域看到、学习到的新事物拓展了企业视野,形成了很好的跨行业互补。
除了内部建立组织架构外,我们公司还在外部与相关协会、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合作,利用外脑的优势进一步打开企业发展思路,为我们这种传统制造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
(作者系佛山市南海永恒头盔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整理】尹辅华
【统筹】林焕辉 叶洁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