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转凉,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秋季气候集合了“温、燥、凉”等特点,气温变化快,人体抵抗力下降,这也是多种皮肤疾病的高发季节。那么秋季有哪些常见皮肤病呢?如何防治?
1、皮肤瘙痒症。中医认为“秋燥”,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更干燥,因此这种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秋季及年龄的缘故,人体的汗腺、皮脂腺功能减退,难以在皮肤上形成具有保湿作用的乳化膜,在秋天空气干燥的条件下,极易导致周身皮肤瘙痒和多皮屑等不适,对于患有这种瘙痒症,在预防方面首先要注意“忌嘴”,忌饮酒,尽量不要食用鱼、虾、蟹、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其次,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内衣要柔软宽松,易穿棉制品或丝织品,不宜穿毛制品。另外,皮肤瘙痒时,切忌抓挠或用开水烫,我在临床诊治中常嘱患者要做到“三少”(水温要低、冲凉时间要短、少用香皂),可适当使用一些润肤止痒膏,或口服抗过敏药物。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治宜养血润肤,疏风润燥止痒。
2、手足皲裂。各种原因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干燥、脱屑、皮肤增厚、角化和皲裂伴有疼痛,常见原因为干燥摩擦、接触酸碱有机溶剂、过度清洗及真菌感染等,好发于秋冬季节。
防治方法:预防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原则。一旦皲裂形成,保持皮肤干净干燥,外用油脂保护或外用复方氟米松乳膏。
3、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秋季常见的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民间称为“蛇串疮”、“蜘蛛疮”。成人易被该病毒感染而潜伏于神经节内,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引起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导致神经痛,并引起相应区域皮肤出现红斑和簇集性水疱。所以换季时要注意保暖,因为感冒发烧时人体抵抗力较低,易导致病毒发作。同时,要注意合理休息,少饮酒,不可过度疲劳,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水分。一旦疱疹病毒发作,则要及早作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有其优势,尤其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独特疗效。
4、颜面部过敏性皮炎。每逢季节变换或天气干燥的季节,不少面部皮肤敏感的患者就易发作颜面部过敏性皮炎,表现为面部干燥、脱皮屑、干痒、皮肤发热感、紧绷刺痛、吹冷风或热风就发红、搽化妆品加重。严重时还会出现面部红肿,眼睑水肿。那么,面部敏感性皮肤是怎么形成的呢?皮肤都有天然屏障功能,如果经常过度清洁面部或外用剥脱性的化妆品,容易破坏这种屏障,导致过敏。这常出现于干性皮肤的青年女性。因此,不要过度折腾您的面子,过度的面部清洁和频繁更换护肤产品会破坏您的“面子”。尽量避免太阳照射,紫外线的照射会破坏面部皮肤的角质层。不要过多喝酒、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睡眠要有充分保证,皮肤是需要水分来滋养的,睡眠不充分,皮肤容易干燥。出现面部皮炎后,可以口服抗过敏药并配合中药内服、中药煎水冷敷等。
5、银屑病。银屑病的特点是冬重夏轻,所以进入秋季以后,银屑病患者便逐渐增多。寻常型银屑病多见,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腰骶部,严重者可全身泛发,为红斑上多层银白色鳞屑,轻轻刮去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银屑病的发生既有先天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避免感冒、外伤、搔抓,饮食上避免饮酒,避免大量食用牛羊肉。精神因素也很重要,要生活规律、适当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心态。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效果较好,可采用自血疗法、放血疗法、紫外线照射、中药药浴和中医治疗等。
6、脱发。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居多。秋季比较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快,在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后导致皮脂腺分泌减少,从而引发头发脱落及头皮瘙痒,发生脂溢性脱发。气温下降和血液循环不畅对此也有很大影响。脱发后应注意头发的保养工作,不要用碱性过强的洗发液洗头,尽量使用中药洗发液来洗,同时洗头次数不宜过于频繁。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休息,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我科配制的中药生发液临床使用20多年,结合中西医等特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总之,得了皮肤病应积极寻找病因,去皮肤专科诊治。改善环境,避免外界不良刺激,要注意自身防护,保持良好情绪,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在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的同时,还要注意不食冰冷食物,保护自身体质。另外,多做有氧运动,这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皮肤免疫都有很好的作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