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计算再迎融资,姚期智院士“百万富翁”设想走向落地

南方+ 记者

近日,隐私计算领军企业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华控清交)宣布完成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老股东联想创投继续投资增持,中关村科学城、OPPO集团、迅策科技、中金公司、浦发银行旗下浦信资本、华兴资本、朗玛峰资本、同创伟业共同投资。华控清交B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40亿元。

华控清交是清华大学于2018年6月通过转化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的科研成果而发起成立的隐私保护计算和数据流通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的企业。

“百万富翁”问题的落地实践

是否存在一种保护数据安全而又能够有效利用数据的方式?

早在1980年代,还没有成为院士的姚期智就提出了“百万富翁”问题:两个百万富翁街头邂逅,他们都想炫一下富,比比谁更有钱,但是出于隐私,都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财富,如何在不借助第三方的情况下,让他们知道他们之间谁更有钱?

在这个经典问题之下,诞生了“多方安全计算”(Multiparty Computation, MPC)这门密码学分支。MPC技术能够让数据在不泄露的情况下,联合多方的数据进行联合计算并得到明文计算结果,最终实现数据的所有权和数据使用权的分离。

2018年,清华大学为推动姚期智和徐葳教授的研究成果产业化,清华控股发起设立了华控清交。经过多年的工程化探索和实践,今天华控清交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级隐私保护计算解决方案,并从学术理论到社会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我们做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在早晨的沙滩上留下第一个脚印。”华控清交CEO张旭东说,公司从底层技术开始,从密码学、数学原理到计算机的编译层面指令集层面,包括芯片层面,函数库层面等等,一层一层“叠”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张旭东认为,这个赛道存在同业,但不存在竞争对手,三五年后行业的各个从业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色和长处。

可用不可见推动数据流通

数据是如何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张旭东举了一个例子:在导航中,用户将坐标位置、目的地坐标等数据交给图商,图商则把跟有关的路径上所有开定位数据和移动速率的用户,结合地图进行了多方数据融合计算,得出了一个优化结果,这三个优化结果推送到用户手机上,让用户来选择路径,这就是数据智能的雏形。

多方数据融合使用进行优化得出结果,不光会仅限于导航,快递外卖等平台企业也会使用。张旭东说,未来的数据智能时代,需要把数据要素化,而数据要素化包含两个含义,首先,数据要素是经过加工、清洗、标签、整理后,能够投资到社会生产当中去;其次,要能够投入社会化大生产,不是说只能在自家用,流通就变的特别重要,没有流通就没有价值。

要实现数据流通,而明文数据显然做不到。“第一、明文数据一旦被看见、被读取了,就可以被复制,复制成本极低,传播速度极快,别人拿到之后爱怎么用就怎么用;第二个是数据的价值在于其所承载的信息不对称性,我有你不知道的数据,所以我的数据才值钱。”张旭东说。

“而通过隐私计算,数据不再暴露信息,看也白看,拷贝走也没用,保护的是数据在流通过程当中不泄露信息。”张旭东说,数据流通不是使用价值的直接传递和转手,这个过程需要组织数据资源,包括模型、算法、参数以及多方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计算资源进行加工得出一个计算结果。

“事实上,离开了数据计算结果的具体使用价值,数据无法独立定价。”张旭东解释,如果没把用在指定的地方,其它人是无法直接使用的。

在公司副总裁宋巍看来,产业互联网本质就是数据,例如,过去银行的数据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但一些互联网平台就发现很好用,并推动数据从一种资源变成一种资产。

“以人工智能为例,单一的人脸识别就只在这个领域应用,但真正大规模的应用还是能够赋能产业,让产业发挥出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融合后,才能够真正实现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宋巍说。

随着数据的价值被发掘,企业也担心,数据存在泄露或者安全隐患,更不愿意和其它企业交换数据。宋巍说,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还应该对数据脱敏、加密等进行处理。他引用一组数据:如果数据合规流通,预计能给一个国家的GDP带来10%的增长。

【记者】郜小平




编辑 刘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