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语言功能形成过程中,会遇到说话晚、咬字不清、声音过小、结巴等现象,令家长焦急。有些家长认为,等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会说得流利清楚,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这些现象却越发显得严重、频繁。如遇到这样的情况,是需要专门给孩子予以纠正的。尤其是以下现象,多发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过程中,需要特别留意:
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孩子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语言将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思维,通过语言来认识他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语言是帮助孩子顺利建立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孩子早期语言发展受到阻碍,则将对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阻碍。语言的重要性绝不容忽视。那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多说多听
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告诉孩子。当孩子坐在洗澡盆里洗澡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讲:“小肚皮上是不是觉得温温的?”“你听,洗澡水溅在洗澡盆上噗~噗~的声音。”运用家长的生活经验和所有感官,帮助孩子增加体验,并且学会如何描述。
养成阅读习惯
读书,从多早开始都不算早。孩子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今后的学习习惯。只要有条件,从孩子很小就开始带着他一起阅读,家长可以先从一张、两张卡片开始,然后过渡到配有很多插图的彩绘本,最终慢慢进入以文字为主的阅读。
一起听歌唱歌
歌曲是孩子们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最佳形式,他们在学会旋律的同时,自然而然的记住了歌词。每天安排时间,和孩子一起听歌、唱歌,唱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配合上相应的手势,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意思。
一起阅读儿童故事
经典的儿童故事,不仅能够教给孩子勇敢、诚实和爱,还是非常好的语言学习课堂。而且,对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辞的父母来说,讲故事是教给孩子良好表达方式的捷径之一。
不要指摘孩子的发音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错误发音的情况。这个时候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家长只需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就可以。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影响下学习正确的吐字发音。
来源 | 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