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朱艺艺
编 辑丨张玉洁 陈思颖
图 源丨视觉中国
继10月14日一字跌停之后,10月15日,被誉为“牙茅”的通策医疗(600763.SH)开盘不久之后即被砸上跌停板,再吃一个跌停,连续两个交易日市值已经缩水185.70亿元。
大跌或与公司三季报不及预期有关。
10月14日晚间,通策医疗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36亿元,同比增长44.16%,归母净利润6.20亿元,同比增长55.09%。
尽管业绩保持双位数增长,不过,两项数据相比上半年74.81%和141.16%的增幅,均有明显的下滑趋势。
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通策医疗实现营收8.19亿元,同比增长12.44%;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个位数的5.88%,被市场质疑增速放缓。
令人诟病的是,通策医疗此番大跌上演了疑似机构提前“抢跑”的戏码。通策医药三季报于10月14日晚间披露,而公司股价10月14日即告跌停。当天通策医疗龙虎榜数据显示,前五合计卖出4.84亿元,其中两大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1.47亿元,知名游资中信证券上海溧阳路营业部卖出2.04亿元。机构、大户提前抢跑态势明显。
投资者不开心,有怨气,把亏钱的气撒在公司身上。而通策医疗董事长,也受不了这个气,在雪球上跟人家互怼起来了。
董事长网上怒怼网友
从市场表现来看,10月14日跌停当天,通策医疗成交金额达到18.62亿元,买入和卖出前五合计资金流出3.09亿元。
10月15日,通策医疗再收跌停,最新出炉的龙虎榜数据显示,卖出前五名单中,有两大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1.88亿元。
不过,也有机构选择抄底,有三大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2.66亿元,沪股通专用席位买入0.62亿元,此外,广发证券郑州农业路营业部买入0.56亿元。
对于股价接连跌停,有媒体报道认为,有机构预估,通策医疗三季报收入可能增长20%-25%,然而从交流的情况来看,三季度极有可能只有10-20%的增长,由于预期差距较大,所以不排除资金提前跑路。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之前大家给(通策医疗)过高的估值,都以为业绩会像坐火箭般的,股价跌下来是好事”。
昨日(10月17日),通策医疗董事长在雪球上与粉丝互怼,言辞激烈。
网上就有不少声音质疑通策医疗究竟还行不行?甚至有网友“热点龙头游击大队长”直接发帖称这家公司就是杀猪盘,还把公司成为通厕医疗,称本质就是跟中潜股份一样。什么都是假的,只不过是幕后杀猪资金长期无人监管兴风作浪而已。
据中国基金报,看到这样的言论,通策医疗董事长看完,于是直接回怼。17日中午吕建明转发了这篇帖子,然后评论称:这样的人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这位大队长快让我们归案吧!每次报告出来我都会有一两天时间在自媒体平台回应股东关切,一是因为我读中文出生,有码字的原始劣根性,二是实在受不了这股比厕所还臭的嘴巴发出来的恶臭,必须通而快之!
随后,雪球网友质疑董事长在网上对骂,评论称不增持,又不回购,跑来雪球骂街,有失管理层身份。那么在意关注市值,是不是关注点错了?
吕建明回应称把自己比作一粒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
然后在他发文结束“对战”:有重要公告的时候再见。没多久,还是忍不住贴了几张发私信谩骂的投资者。表示自己这几年,被几十个马甲,几千条私信,“天天纠缠,诽谤谩骂”。
对于一家千亿董事长的发言,私募基金经理吴悦风表示了同情:
也有大V表示,好好经营公司即可。
10月15日吕建明在微博上也与网友进行了一些交流,但总体火药味没那么重。
此前在微博上对于这份备受关注的三季报,10月15日凌晨时分,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发布了一条微博:“我们非常自豪的成绩单!在疫情反复、政策不确定、市场超级敏感的复杂形势下,ROE、现金流等各项指标都无法挑剔。一切都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盼望集采政策早点落地,我们口腔超市的理念将更加丰满,市场将更加广阔,我们将努力成为口腔领域共同富裕的示范基地。‘心静易求长世法,气狂难与少年时。’通策将在稳健、卓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面对网友提问,“那今天(10月14日)股票咋回事?”,吕建明则回复:“问你,我怎么知道?”
也有微博网友留言,“今天(10月15日)继续接近跌停开盘,看起来不仅仅是业绩,是不是整个医疗政策方面有什么利空消息出现?”
对此,吕建明也留言表示:“医疗服务没有奇迹,不像其他产业开动机器就可以了,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指望医疗服务企业有魔法般增长的人,要尽快离开。她也不会被外部力量简单改变,包括政策,有自我运营的内在规律。口腔医疗中国渗透率非常低,有任何一个行业不能比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忠实投资者长期坚持的动力。”
其实对于“牙茅”近期的连续跌停,除了业绩增速不及预期,还与部分地区未来可能将种植牙纳入集采有关的预期有关,集采大多会对相关企业形成利空。
10月15日晚间,通策医疗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2021 年 9 月,市场就种植牙集采等事项大范围讨论,客户种植需求有观望、推迟就诊现象。剔除疫情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保持持续稳定。”
此外,针对市场讨论的集采事项,通策医疗称,“种植体集采对以提供口腔医疗服务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是机遇并非危机,公司将积极通过共同富裕的行动,推动通策高中低口腔超市的概念,增加低价种植项目,促进公司在低价种植市场的占有率。”
机构呈现分歧:张坤卖出,葛兰加仓
尽管通策医疗手握50余家已营业口腔医疗机构,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关注到,通策医疗的“利润奶牛”主要来源于旗下的杭州口腔医院平海院区和城西院区两大明星院区。
两大院区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合计为公司贡献80%以上的净利润。
具体来看,2020年,杭口平海院区和城西院区合计贡献净利润4.14亿元(平海院区2.80亿元、城西院区1.34亿元),占当年净利润(4.93亿元)的84%。
这一趋势在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凸显:2021年上半年,杭州口腔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指杭口平海院区)和杭口城西院区合计贡献净利润3.15亿元(平海院区2.20亿元、城西院区0.95亿元),占当年净利润(3.51亿元)近90%。
但此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作为通策医疗杭州区域的明星院区之一——杭州口腔医院平海院区原副院长顾亚军已离职;此外,杭州口腔医院庆春院区原院长也已离职,于2020年4月创办了自己的口腔诊所。
在此背景下,作为曾经千亿市值的口腔龙头,通策医疗能否顺利推进“区域总院+分院”模式,继续守住其护城河?
一位机构人士此前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通策医疗潜在的挑战依然存在,“一方面, 齿科连锁机构的核心问题是成本构成中的人力成本高,连锁规模越大,管理层级越多,成本越高;另一方面,原材料耗材依赖进口,这块成本比较昂贵;此外,还要考虑整体医疗政策法规针对民营医疗机构的一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而从业务构成来看,通策医疗的业务可分为种植、正畸、儿科、大综合四大科室,其中正畸和儿科发展潜力巨大。
2021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的种植、正畸、儿科、大综合均保持了双位数增长,其中正畸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增幅37%,儿科实现营收4.09亿元,同比增幅41%。
事实上,从股东名单变化,也可以看到机构对这份三季报的分歧。
通策医疗2021年三季报显示,张坤操盘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原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型)从前十大股东中悄然消失。早在2021年二季度末,易方达优质精选对通策医疗持仓降至580万股(2021年一季度末为700万股)。
无独有偶,嘉实新兴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也下降至287万股。
不过,也有机构仍然看好通策医疗的发展。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葛兰操盘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对通策医疗进一步增加持仓至1427万股,持股比例4.45%,位列第三大股东。
此外,银华富裕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亦增加持仓至450万股,高毅庆瑞6号瑞行基金自2021年第一季度新进以来,到三季度末持股增至354万股,其分别位列第六、第七大股东。
而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则为2021年第三季度新进,持股数量为304万股。
部分内容来自雪球社区、中国基金报
本期编辑 陈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