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就业创业促发展,凝心聚力惠民生

汕头人社
+ 订阅

近日,全省“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建设规模宏大、结构优良、技术技能精湛的“广东技工”队伍,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广东技工”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实际,我市将培养新时代工匠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政策保障、需求导向和平台供给,高位谋划推动“广东技工”工程落地落实,为汕头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就业是民生之本。多年来,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在这样的情形下,职业技能培训被视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我市人社部门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帮助广大劳动者学本领、提技能,促进实现稳定就业,充分彰显“广东技工”惠民生促发展作用。

今年初,小纪从单位离职后,找工作一直不太顺利。原本从事销售工作的她,听说有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课程。于是在今年5月份参加了金平区众创职业培训学校的网商运营课程。通过培训课程小纪掌握了网店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方法,并能熟练使用淘宝、抖音等平台的电商运营技巧,实操经验丰富的老师让她更坚定了创业做电商的决心。现在的她和朋友一起做微商,她负责运营淘宝号和抖音号,销售情况也慢慢越来越好。

像小纪这样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获得一技之长从而更好地就业创业的人不在少数。

今年1至8月,全市共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58385人次。

2020年,为有效应对疫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的影响,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稳就业工作,人社部门还积极发动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加快开展适岗线上培训,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大力实施以工代训,发放相关技能补贴资金。这些政策极大振奋了企业职工的士气,不仅能更好地保障职工队伍的稳定,也更能增强企业自身发展的底气。

今年1至8月,全市174家企业15622名职工参与职工线上适岗培训,1256家企业30150人开展以工代训。

近几年,我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为稳住就业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5月份在粤东技师学院举办的校园专场供需见面会上,146家企业现场抢人,需求人数超过4127人,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有近六成入场学生与用人方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技工院校学生就业拥有独占优势,一点都不比高校毕业生差:

一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更为紧缺,技工院校学生被用人单位争抢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是技工教育坚持就业导向,重视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新型学徒制、顶岗实习得到锻炼,与就业岗位无缝衔接;

三是校企合作的办学制度打通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深度合作使学生信息和岗位信息全面对接。

像汕头技师学院,就已牵头汕头超声集团等54家企业成立产教联盟,建立71个校内外实习基地;与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冠名班”、新型学徒制班;与金平区、濠江区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培养急需高技能人才。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广东技工”工程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农村贫困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支出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有很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学。为解决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我市农村户口或城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可以免费入读技校,这项政策为贫困家庭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上技工院校免费学习,给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希望。

据统计,2019年度至2020年度,汕头技师学院、汕头中医药技工学校共有超过7800名技工院校学生得到政策的扶持。通过这项优惠政策,寒门学子得到了学习一技之长的宝贵机会,农村里的孩子带着技能回到家乡建设美丽乡村。此外,粤东技师学院、汕头技师学院坚持深入乡村开展“粤菜师傅”“农村电商”“乡村工匠”等技能培训,组织老师到乡村实训基地、技师工作站培训和指导技能学习,从而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年来共培训学员超过18000人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刻,为提升我市口罩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缓解应急物资紧缺的问题,汕头技师学院迅速组建“团员青年战疫突击队”,团员志愿者发挥学校所学专业,认真学习操作技巧,支援口罩生产,使2条口罩生产线“起死回生”,帮助企业渡过防疫期人手紧缺的难关,协助企业恢复正常经济生产秩序;汕头中医药技工学校102名学子,在我市27家药店、药厂顶岗实习。实习生纷纷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保障药店和药产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助力地方街道社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我市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

来源:汕头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