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闭幕。会议正式通过《北京宣言》,提出了加强交通合作的行动倡议,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交通相关的各项目标的落实提供了框架。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以“可持续的交通,可持续的发展”为主题,聚焦减贫脱贫、国际互联互通合作、绿色发展等议题。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到航海时代的劈波斩浪,再到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
新冠疫情之下,本次大会的召开有何特殊意义?为何强调可持续交通在减贫和经济复苏等方面的重要性?近些年中国有哪些行动、世界各国有哪些共识?
专家们认为,交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各国应携手并进,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共同推进全球交通科技创新合作。
10月14日大会开幕式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仅一半城市人口可享便利公交
“可持续交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大磊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可持续交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经济、安全、高效、绿色的交通设施与服务。
本届大会中,各方特别强调了交通在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亚洲开发银行交通运输业集团首席执行官詹姆斯·莱瑟表示,全球很多农村地区仍没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目前仅有约一半的城市人口能获得便利的公共交通。联合国副秘书长暨大会秘书长刘振民表示,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诸多交通建设项目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脱贫攻坚、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没有可持续的交通,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他说。
经济民生因路而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表示,中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已从各自发展转向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京沪高铁南京市境内(2018年4月9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中国历来重视交通在民生和减贫中的重要作用。”吴大磊说,城乡之间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地向广大乡村延伸。
根据大会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2012年至2020年,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21万公里,告别了“出行难”“运输难”问题。
同时,电商、文化旅游等新发展模式兴起,特色产业扶贫之路畅通,脱贫攻坚战一步一脚印。在吴大磊看来,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给广大乡村创造了更多经济发展机会,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大门,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指出,建设可靠和可负担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减贫脱贫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中国提前十年实现了走向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落实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为交通低碳转型作贡献
第一届联合国可持续交通大会于2016年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举行。本次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大会,预计将有力促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进程,可谓恰逢其时。
数据显示,交通是全球最大的空气污染和碳排放源之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交通运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必须对所有交通方式进行减排处理,2050年在全球实现净零排放。
作为经济社会“先行官”,“可持续”正日益成为中国交通领域的发展标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上从“有没有”“够不够”走向“好不好”,如今正向着交通强国不断迈进。
在本次大会现场的会展互动区,一段展示中国无人施工技术的视频引人驻足。“传统的施工有着质量、效率难控制等问题。”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技术中心主任薛力戈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如今通过无人化、标准化的技术,实现了路用性能和道路寿命的提升。
他表示,这是中国支持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成本、强化资源循环利用,是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内容。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1月27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推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则是更关键的因素。近年来,中国交通积极制定节能降碳发展的行动纲领与阶段路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装备能效水平提升、节能降碳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等节能减排工作。
吴大磊介绍道,中国在此方面的贡献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交通模式和交通能源的日渐清洁化:我国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更是占到全球总量一半以上。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市公交、巡游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车数量分别达到46.6万辆、13.2万辆和43万辆,国家铁路电气化率则达到74.9%。“本次大会有利于促进‘零碳’交通运输工具进一步的推广使用,这一点非常关键。”吴大磊说。
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和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广东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在相继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低碳城镇、低碳园区等相关试点中对绿色交通作出了积极探索,包括珠海万山镇东澳岛零碳排放示范区、汕头市南澳岛零碳排放示范区等。”
提及未来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曾雪兰对广东充满期待。“广东可进一步加快运输结构优化,着力提升能效,强化绿色低碳交通技术创新推广,推动交通工具用能方式变革,利用智慧交通或交通大脑提升智能监管和服务能力。”
加快互联互通才能应对当前挑战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给全球各国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吴大磊表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为保障防疫物资运输、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与复苏。
疫情考验之下,中欧班列运量逆势上扬,海上丝路、空中丝路昼夜穿梭,中国已向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疫苗,保障了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畅通。
9月28日,“上海号”中欧班列从上海首发,驶向德国汉堡。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是,可持续交通在全球的推进目前仍然缓慢且不均衡。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秘书长翁贝托·德·布雷托表示,互联互通才能应对当前的卫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这需要全球领导力和全球性解决方案。
加强南北合作、南南合作,为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支持,促进共同繁荣,这是中国方案,也是世界共识。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指出,在中国与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的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大部分都涉及交通互联互通合作。
肯尼亚蒙内铁路。图片来源:《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
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各国只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赢。“全球交通合作的推进仍面临挑战,主要体现在意识共识与技术突破。”曾雪兰认为,世界各国应在增强合作意识和共赢意识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合作深度。
在吴大磊看来,大会召开本身既体现了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到可持续交通的重要作用,同时说明了各国在这方面还存在挑战。“各国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聚力合作、相向而行。”
【记者】姚昱旸 钱明雅 泠汐
【策划】谢庆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