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拍客看广东 | 汕头韩江口成“珍稀野生动物乐园”

南方拍客看广东
+ 订阅

10月11日至15日,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云南昆明隆重举行。中华凤头燕鸥等极危、濒危物种频频现身,中国大陆首笔澳洲红嘴鸥记录在此诞生,中华白海豚、中国鲎不时给人带来惊喜……南方拍客在汕头滨海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作为对本次大会的献礼。

10月6日,一只中华凤头燕鸥与一群大凤头燕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混群出现在韩江口湿地。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10月6日,一只中华凤头燕鸥与一群大凤头燕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混群出现在韩江口湿地。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国庆长假,秋高气爽,正值候鸟秋迁的高峰期。10月5日和6日,南方拍客,《特区请年报》记者在汕头韩江口湿地参加“守护栖息地任鸟飞”水鸟调查时,发现在一群大凤头燕鸥中有一只羽色接近纯白的中华凤头燕鸥。这是今夏以来记者在韩江口湿地发现的第三只中华凤头燕鸥,也是汕头第三年发现这种全球罕见的珍禽。这只血统纯正、羽色很白的中华凤头燕鸥正在韩江口湿地上空自由翱翔。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这只血统纯正、羽色很白的中华凤头燕鸥正在韩江口湿地上空自由翱翔。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中华凤头燕鸥又称黑嘴端凤头燕鸥,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全球性极危(CR)物种和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种群总量仅100多只,是世界上最珍稀、濒危等级最高的鸟类,因其自有记录以来行踪神秘、极为罕见而被誉为“神话之鸟”。据记者了解,在广东有过中华凤头燕鸥记录的4座城市(汕头、湛江、阳江和汕尾)中,今年以来仅汕头一地记录到这种珍禽。6月1日,一只羽色偏深的中华凤头燕鸥(右二,疑为“混血”个体)正与大凤头燕鸥等一起在海滩上歇息。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6月1日,一只羽色偏深的中华凤头燕鸥(右二,疑为“混血”个体)正与大凤头燕鸥等一起在海滩上歇息。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9月19日,这只羽色偏深、嘴端黑色部位偏浅的中华凤头燕鸥正在沙滩上歇息。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9月19日,这只羽色偏深、嘴端黑色部位偏浅的中华凤头燕鸥正在沙滩上歇息。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尤为难得的是,记者于今年6月1日、9月19日和10月5日在汕头韩江口湿地发现的三笔中华凤头燕鸥记录均为不同个体,这是汕头自2019年首次发现这种珍禽以来首次在一年里记录到3只,也创下了广东省中华凤头燕鸥的年度记录新高——此前,汕头在2019年、2020年记录到的中华凤头燕鸥都是2只,而湛江、阳江、汕尾的年度记录均为1只。

不得不说,韩江口真是一块神奇的宝地!2019年2月17日,记者曾在这一带发现2只超级迷鸟美洲绿翅鸭。今年7月28日上午,汕头鸟类摄影爱好者林哲锋也在这里收获了一个惊喜——发现1只澳洲红嘴鸥。当天下午,记者也找到这只亚洲罕见的迷鸟。经中山大学博导、鸟类学者刘阳教授确认,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笔澳洲红嘴鸥记录(2010年12月中国首笔澳洲红嘴鸥记录发现于台湾基隆——编者注),也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四笔澳洲红嘴鸥记录,十分难得。

7月28日,首次在中国大陆被发现的迷鸟澳洲红嘴鸥(右)与一只常见的红嘴鸥“同框”出现在汕头韩江口的海滩上。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7月28日,首次在中国大陆被发现的迷鸟澳洲红嘴鸥(右)与一只常见的红嘴鸥“同框”出现在汕头韩江口的海滩上。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7月29日,韩江口,中国大陆首次发现的迷鸟澳洲红嘴鸥。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7月29日,韩江口,中国大陆首次发现的迷鸟澳洲红嘴鸥。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7月30日和31日,前来追寻澳洲红嘴鸥的刘阳教授和资深观鸟者董文晓等人,又各自在韩江口记录到一只羽色偏深的中华凤头燕鸥。从羽色等特征判断,很可能与记者6月份记录到的是同一只;在此前的5月16日和8月19日,记者两度在韩江口外的南澳海域发现罕见的珍稀海鸟白腰燕鸥(易危);6月1日,记者还在韩江口发现了6只全球性濒危物种小青脚鹬,它们的全球种群总量仅1300多只,已被列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9月4日,记者又在韩江口发现了一种有着橙色嘴的罕见海鸟小凤头燕鸥。据悉,在记者发现这只小凤头燕鸥之前,今年整个中国仅有浙江舟山、台湾澎湖两地有过分别为2只、1只的记录。而记者近年几乎每年都能在汕头韩江口发现小凤头燕鸥的身影……6月1日出现在汕头韩江口的6只小青脚鹬中的5只。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6月1日出现在汕头韩江口的6只小青脚鹬中的5只。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8月19日,韩江口南澳海域出现的罕见海鸟——全球性易危物种白腰燕鸥。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8月19日,韩江口南澳海域出现的罕见海鸟——全球性易危物种白腰燕鸥。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9月4日,罕见海鸟小凤头燕鸥现身韩江口湿地。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9月4日,罕见海鸟小凤头燕鸥现身韩江口湿地。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节点和中转站,汕头韩江口、榕江口等滨海湿地每年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前来栖息或中途“加油”。近年来,在本报记者和“凤凰于飞”团队多名调查员(志愿者)的努力下,汕头韩江口接连发现了勺嘴鹬、中华凤头燕鸥、黄胸鹀、白鹤和青头潜鸭,连同以前在韩江口外南澳海域发现的白腹军舰鸟,共拥有6种全球性极危鸟类,约占全国13种极危鸟类的近一半,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韩江口湿地珍稀物种的不断“出新”,彰显了这块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价值。今年4月,在由中科院地理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评选中,汕头韩江口滨海湿地以濒危物种众多等优势,成功入选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21】》),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大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拥有大面积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的韩江口滨海湿地,除了前述多种极危鸟类和遗鸥、小青脚鹬、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等6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还有以中华白海豚、中国鲎为代表的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在汕头,人们已习惯了在南澳大桥至汕头海湾大桥一带水域“邂逅”中华白海豚,但收获惊喜的市民和游客并不知道,这些看上去很讨人喜爱的“水中大熊猫”,却是粤东地区仅存的最后13头中华白海豚,眼下它们正处于濒危境地,亟需人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严格的保护。而关注度稍低的中国鲎,它们与那些珍稀鸟类,以及生活在潮间带湿地的其他水生动物一样,都高度依赖人类对滨海湿地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只有它们“生生不息”,我们人类才能“年年有余”。

7月4日,韩江口南澳大桥一侧海域,一小群中华白海豚正在这里觅食。成年的中华白海豚皮肤白中略带粉红,还杂夹着一些灰黑色的纹理。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7月4日,韩江口南澳大桥一侧海域,一小群中华白海豚正在这里觅食。成年的中华白海豚皮肤白中略带粉红,还杂夹着一些灰黑色的纹理。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每一头中华白海豚的背鳍都不一样,这一部位犹如它们的“身份证”,科研人员根据背鳍的特征就可识别、区分它们的不同个体。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每一头中华白海豚的背鳍都不一样,这一部位犹如它们的“身份证”,科研人员根据背鳍的特征就可识别、区分它们的不同个体。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10月6日,韩江口海滩上的中国鲎死体残壳。中国鲎严重依赖滨海滩涂湿地生存,是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全球性濒危物种。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10月6日,韩江口海滩上的中国鲎死体残壳。中国鲎严重依赖滨海滩涂湿地生存,是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全球性濒危物种。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一只中国鲎幼体正在退潮时的海滩奋力爬行。小鲎的出现,让人看到汕头滨海湿地的希望和未来。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一只中国鲎幼体正在退潮时的海滩奋力爬行。小鲎的出现,让人看到汕头滨海湿地的希望和未来。  通讯员/受访者 郑康华 供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按照国际重要湿地的评定标准,汕头韩江口等滨海湿地已具备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的条件,同时也具备申报设立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一旦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并设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加以严格保护,韩江口等滨海湿地将有望与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一道,成为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生态名片”,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图文】南方拍客 (特区青年报记者) 郑康华 

编辑 王良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