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可强学,文化可强师,文化可强校。
10月15日,2021年台山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台山市第一中学召开。会上,台山多家学校介绍其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展示学校别样风采。
南方+整理了各家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亮眼措施和成果。你最认可哪个学校的做法?一起来点赞!
你最认可哪个学校的做法?来点赞(可多选) 台山市第一中学:以侨乡文化育人 台山市越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且思且行 台城第二小学:以儒雅教育立孩子终生根基 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办艺术特色教育 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构建“白绿育人”德育模式 李树芬纪念中学:建设“广东音乐”特色学校文化 台山市广海中学:打造书院式校园文化 台山市培正小学:遵培正校训,扬善正品牌 台山市都斛镇中心小学:依托乡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提交
台山市第一中学:以侨乡文化育人
台山市第一中学始建于 1909 年,是著名侨校,曾获得广东省侨资学校办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学校秉承“爱国爱校、勤教勤学”的校训,践行人本教育,坚持“追求卓越,力争第一”的信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多年来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并培养出了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蔡睿贤、中国音乐评论家李凌、中科大原副校长李云扬、著名版画家黄新波等上千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
近年来,台山市第一中学立足于侨乡、侨校的实际,以不断发掘和发展侨乡文化内涵为抓手,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形成了“侨乡文化育人”的德育特色、以台山“排球之乡”为依托的台中排球运动特色、以侨乡国际交流为依托的教学特色。
台山市第一中学校园一角。 叶芷晴 拍摄
台山市越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且思且行
越华中学,前身为胥山中学,创建于1931年6月。学校先后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清华大学教授雷锦志等著名人士。
近年来,该校挖掘革命历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挖掘校史文化,开展爱校主题教育;建设生态文化,打造生态校园。越华中学重视体艺文化,从 2016 年起坚持每年举办一届体艺节,深受学生喜爱。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越华中学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升,如先后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示范校”“广东省国防教育示范校”“台山市优秀学校”等。学校校风学风也发生显著变化,校园卫生环境、学生自修纪律等均有所改善。
台城第二小学:以儒雅教育立孩子终生根基
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曾是台山最高学府——学宫旧址。以1931年9月开设小学部时作为办学起点,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已有近90年的办学历史,具有深厚历史底蕴。
多年来,台城第二小学致力提升学校内涵,打造新儒雅教育特色,具体为:一个总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中国情怀、有儒雅气质的现代人”的目标;两个方面环境建设,包括儒雅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绿色人际环境的建设;三大教师发展平台,即校本研修平台、名师培养平台、教师气质形象提升平台;四优儒雅家庭建设;五大雅乐学习体系,包括雅乐课堂、雅乐大课间、雅乐兴趣超市、雅乐大舞台、雅乐大本营五大板块。
学校通过实施新儒雅教育,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办艺术特色教育
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办于1612年的宁阳书院。
自2003 年改制办普通高中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中师艺术教育的资源优势,确立艺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思路。
在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艺术班占班级总数的三分之一,艺术生占学生总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学校有近30个美术画室、4个书画作品展览室、大会堂、舞蹈室、电子琴室、超过 100 个独立琴房,以及操场、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基本场室。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美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师生参加省市级各项艺术展演和比赛获得多项奖励。
下一步,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将深挖书院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和发扬书院文化精神,丰富书院文化活动形式,完善书院文化同育人机制,将宁阳书院打造成爱国爱校的教育基地。
宁阳书院。 台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宁阳书院。台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构建“白绿育人”德育模式
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0 年的台山市培英中学,历史悠久。
近年来,学校以“立足区域,产教融合,育德铸匠,特色发展”为办学思路,结合“信、望、爱”的校训,围绕“白绿育德”和“白绿铸匠”两条主线,全面打造富有培英特色的“白绿育人”办学文化品牌。在德育方面,学校以“白绿育德”为德育工作主线,以“德立信,技立望,匠立爱”为德育工作内涵,以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为载体,营造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白绿育人”的德育模式。
李树芬纪念中学:建设“广东音乐”特色学校文化
近年来,李树芬纪念中学以“弘扬侨乡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文艺校园,培养具有台山人精神的一代新人”为办学理念,结合教育部关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 2+1 项目’活动”的要求,以台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为特色办学切入点,促进特色文化校园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学校,从而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007年,台山市文化馆将李树芬纪念中学定为“台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中学传承基地”。14年来,该校坚持把广东音乐列入课堂教学,目前广东音乐已成为该校师生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文化生活内涵的主阵地,也为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添了新的力量,培养了一批广东音乐后备力量。
台山市广海中学:打造书院式校园文化
台山市广海中学的前身,是台山四大古书院之一——创建于1823年的广海书院。
为弘扬与恢复书院传统文化,2010 年,台山市广海中学对广海书院(文阁)进行修缮与美化,并于2018 年 7 月按照“修旧如旧,彰显特色”的原则,对广海书院进行全面升级打造,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品位,把书院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让它以全新的面貌继续向师生宣扬书院文化精神,更好地为广海地区的文化教育服务。
台山市广海中学主要通过“修、 收、保、用”四大举措保护和传承好书院文化。具体而言,该校传承书院文化,弘扬优良传统;开展书院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探索“书院文化+德育”教育模式健康发展。
下一步,该校将深挖“广海书院”文脉,丰富文化内涵,持续优化“书院文化教育”基础保障,进一步打造“广中书院式文化”。
广海书院。台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广海书院。台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台山市培正小学:遵培正校训,扬善正品牌
“至善至正”是培正系列学校的校训,要求培正学子“为人善,做事正”。
近年来,台山市培正小学以“善正”特色教育为核心,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打造善正德育品牌,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基地”“江门市文明校园”“江门市绿色学校”“江门市劳动教育示范校”“台山市优秀学校”等80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通过对善正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创造了至善至正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开展“我是向上向善好队员”活动,形成 “人人争当先进,努力向上向善” 的良好氛围;通过培养守正向善的好少年,形成团结协作、自主管理的学生群体。
台山市都斛镇中心小学:依托乡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都斛镇大纲村是“红色村”,革命烈士林基路诞生于此。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等名人也是都斛人。台山市都斛镇中心小学依托都斛镇的侨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与校园的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力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下一步,该校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将充分依托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整理】叶芷晴 黄烨倩
加入南方日报、南方+台山读者群,了解更多台山资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