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谈钱”!广州创投周扶持企业“出手阔绰”

南方+ 记者

10月14日,第五届广州创投周启动后首站走进南沙,开启为期两天的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第六届羊城“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大赛”)新材料行业、节能环保行业半决赛、决赛。

50家新材料行业企业、63家节能环保领域企业强强对弈。现场同时举办了科技金融精准面对面、中银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直通车等创新、创业、创投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是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下,由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办,广州南沙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提供特别支持。

“真金白银”扶持科技创新全链条

科技金融精准面对面对接会——新材料、节能环保行业专场活动中,南沙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钟伟彬表示,希望能够借此为企业、银行、投资机构及服务机构搭建一个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商合作的平台,通过金融赋能的方式,共同推动南沙区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南沙承载了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三区一中心”的重要发展使命。“近年来,南沙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功能定位从经济延展至科技创新领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极点’。”钟伟彬说道。

今年4月,广州市南沙区印发《支持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南沙科创16条”),着眼于构建高端原始创新体系、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创新主体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五大方面,推出16条科创政策。

这一系列支持措施可谓“出手阔绰”,奖励补贴覆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平台落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科技创新全链条,拿出“真金白银”推动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这是南沙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也充分体现了南沙发展‘双创’事业的魄力与决心。”钟伟彬说道,“今日之南沙,‘双创’环境日臻完善,经济发展动能强劲。未来,南沙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拥抱创新,打造科技之城、未来之城。”

参赛企业最高可获100%配套奖励

为鼓励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水平,南沙区将按照“南沙科创16条”规定,对区内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的项目,采取后补助方式进行配套奖励。对国家级给予100%的配套资金奖励,对省级给予70%的配套资金奖励,对市级给予50%的配套资金奖励。

“南沙区委、区政府和南沙区科技局对大赛、对科技创新的企业非常重视。我们作为区内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区的号召,代表南沙区的企业,把科技成果和产业化发展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总结汇报和成果展示。”大赛企业代表广东万龙高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曾清说。

南沙区自2018年开始承办大赛,在政府的号召、鼓励和政策的支持下,凭借大赛的品牌影响力及大赛承办组织工作的深入开展,去年共有4家企业斩获省赛前三奖项;38家企业斩获市赛奖项,获奖率达到67%,奖金申报总额830万元。今年大赛,南沙区共331家科技企业报名参加,较去年增长了8%,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了逆增长。

通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60家企业脱颖而出,晋级广州赛区半决赛,较去年同比增长5%,5家企业通过“以投代评”机制直接晋级市赛半决赛。此外,5家企业晋级省赛决赛,3家企业晋级国赛决赛。

科技金融助力企业“更高、更快、更强”

“十四五”开局之年,为进一步完善“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市科技局牵头研究起草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主要围绕“完善科技金融生态圈,突出强调补‘投’的短板”这个总体思路,从加快建设风投创投之都、进一步提升科技信贷水平、大力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科技金融服务联动创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提出了32条具体举措。

“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成立等大环境的促进下,广州的企业应该更好地拥抱资本,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表示。依托大赛的体系和平台,通过成立大赛联合投资基金、广州科技创新联盟等创新举措,广州将大赛、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科技金融工作站&特派员、上市融资等科技金融各版块工作联动结合,打通科技金融全链条。

作为成立于2020年12月的南沙本土初创企业,万龙高新材料成功挺进大赛新材料行业初创组总决赛。蔡曾清表示,大赛对推动科技进步以及南沙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大赛和‘科技金融精准面对面’,我们企业和政府部门、银行、投资机构以及同行进行精准有效的交流、互动,对企业的发展、成长都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应该如何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企业,为南沙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力。”蔡曾清说。

目前,万龙高新材料通过大赛平台,已与两家投资机构进行了初步对接,亟待进行下一步的深入了解和合作。“希望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参加大赛收获政策、资本、市场、产业等资源,坚信大赛在广州及南沙这片沃土会越办越好,希望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跑得更快,走得更远。”秦海鸥说道。

投贷联动“雪中送炭”为企纾困

高分子材料领域企业广州恒佳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五年多来,从研发到今年开始量产,投入了近三千万元。恒佳精工创始人表示,公司已接到未来十年的订单任务,目前仅完成了2%,急需扩大产能,提升团队。

“我深知创业不易,活动让我感受到政府和机构也会‘雪中送炭’。”恒佳精工董事长谢飞鹏表示,通过大赛平台,恒佳精工也获得了银行和投资机构的青睐,目前正在与中国银行洽谈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自首届广州创投周启动以来,通过创投周已促成银行、投资机构累计为千余家大赛企业提供股权、债权融资超210亿元,带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以不超过1亿元财政风险补偿撬动合作银行为全市超过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放贷超过400亿元(放大效应超过400倍),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中国银行通过大赛平台累计为企业提供了近60亿元的贷款,带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实际放贷近200亿元,占全市总额将近一半。

南沙区设立南沙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每年安排6000万元以内的专项经费,用于推动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支持,为合作银行发放贷款所产生的不良贷款本金损失,可以在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资金补偿比例50%的基础上,再增加给予25%的补偿。引导银行切实解决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廖可可表示,中国银行为大赛研发了专属科技信贷产品,通过开展中银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直通车,在每个赛室安排专门的科技金融特派员等方式,与企业展开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对接。

“通过大赛平台,我们和企业展开了面对面、有温度、充分的交流,更方便、快捷、精准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广州作为中国银行科技金融的主战场,我们很乐意帮助更多企业通过大赛‘跑出来’,走向资本市场、完成并购、上市等等。”廖可可说。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李鹏程

编辑 赵雨笙
校对 胡柔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