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周年对于一个机构组织的成长,重要性不言而喻。秘书处深感庆幸和感恩,各位成员和伙伴对于联盟大家庭初心不改、热情依旧。”10月15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下称“联盟”)第十次全体会议系列交流活动在佛山开幕,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主任、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秘书长刘怡作联盟五周年工作报告。
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于2016年成立,五年来,联盟“朋友圈”持续扩大,目前已有成员城市47家。其中,中方城市27家,德方城市20家。与此同时,联盟为中德双方合作交流搭起桥梁与纽带,推动了中方城市及企业走出去,也切实助推了德方城市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密切中德合作与交流
目前,中德工业联盟包含27家中方城市,20家德方城市。联盟中方城市遍布华东、华南等中国6大地理区域,德方城市则主要分布在德国经济最为发达、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如北威州、巴伐利亚州等联邦州。
有效和精准的交流活动一直是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促合作、强组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联盟成立来,一直坚持在每年上下半年开展固定的交流活动,并不断完善和升级。
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前,联盟数次组团中方城市及企业出访德国系列观展和对接活动。其中包括连续四年组织联盟中方城市及企业,组成代表团赴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举办联盟全体会议和中德企业合作洽谈会等多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中德成员间的沟通,从点到面,推动了中德成员城市及企业间的务实合作。
在推动德方城市及企业走进中国方面,联盟借助在佛山举办的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活动和其他成员城市相关重大展会契机,连续组织德方城市来华,包括组织德国企业联合参展、举办行业大会、联盟全体会议、园区考察、企业专场洽谈等。
同时,联盟组织了多个行业交流活动,也为双方产业精准对接创造机会。在2018与2019年,联盟连续两年邀请了德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协会之一的德国电气与电子工业协会(ZVEI)组织多家德国企业在联盟大会期间赴佛山与中方各成员城市及企业交流,并成功举办中德(佛山)智能制造合作研讨会,共同对话智能制造新动态、展望行业发展新趋势。
同期,联盟秘书处也先后组织多家德国自动化和机器人企业赴深圳宝安、贵阳、杭州萧山等地召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创新产品的路演,为各地制造业企业精准对接德国技术创造机会。
疫情下的守望相助
中德工业联盟搭起的不仅是两国城市与企业的合作桥梁,更是心与心的链接。
报告提及,2020年初,新冠肺炎暴发初期,德国多座城市与机构向中国发来慰问鼓励和物资援助。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缓和以来,多座中国城市亦向德国送去力所能及的支持。
例如联盟秘书处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理委员会向9座德方城市捐赠了10万只日常防护口罩与100只测温仪,深圳宝安区向乌尔姆市捐赠了4万只口罩。联盟城市彼此守望相助,结下更深厚的友谊。
“受制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德间的人员交流暂时受阻。但是,秘书处欣喜地看到,联盟中德方之间的交流从未停止。”刘怡说。
疫情防控期间,联盟德方成员多次召开线上交流会,乌珀塔尔、因戈尔施塔特等联盟德方成员城市与联盟指导单位中国商务部投促局的在德机构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共同举办了以“隐形冠军”“数字化创新”为主题的线上活动,保定则举办了2021中德产业合作恳谈会。
同样地,联盟秘书处也从去年开始探索用网络的形式举办活动。去年7月,联盟秘书处与顾问单位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联合举办主题为“疫情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德合作”的线上培训活动,并在活动上与太仓、宝安的代表实时连线。去年10月,联盟全体会议首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此次召开的联盟第十次全体会议依然坚持通过网络来保持见面和沟通。
与此同时,联盟坚持每年做实地调研,结合中德合作热点,推出年度建议报告。“秘书处计划首期利用五年时间,以中德地方合作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德地方双向合作的最新成果、发展态势,总结其存在问题和痛点,并从专业角度进行前瞻性思考,形成专业报告,为联盟成员城市对德合作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刘怡说。
推动中德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合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是联盟成立的第五年,也是联盟开启下一个征程的新起点。
报告提出,接下来,秘书处未来计划将品牌活动与线上平台有机结合,探索线上对接会、座谈会、培训会等活动形式。此外,联盟秘书处将与联盟的指导、顾问单位共同探索举办跨境线上活动,实现中国德国联动效应,为两国企业加强投资合作谋求更多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联盟将继续做好中德地方合作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秘书处将继续整合联盟内外部研究资源,联合第三方智库,强化数据分析,持续跟踪研究中德合作重点、热点、难点领域,围绕新课题,继续研究并发布新一期中德地方经济合作年度报告,为中德双方城市、产业和企业合作提供专业指导和参考。
未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将进一步发挥好桥梁作用,主动深入了解成员城市各有意对德合作的行业及企业的需求,强化资源对接,发挥秘书处资源发布与匹配对接的平台作用,为企业发展寻找合作伙伴,推动中德双方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数字化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更加务实深入。
“联盟得到了中德各级领导和各成员城市的支持和认可,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关注和参与。我相信,疫情不会成为中德合作的阻碍,而是成为促进中德合作的动力。”刘怡说。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肖霞 刘佳伦
【南方日报记者】赵越
推荐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