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居民们,我们的心态要崩了”“杀猪盘,多么侮辱人的叫法”……最近,河北承德牛圈子沟派出所的警情通报“出圈”了。派出所方面称,希望借此提醒当地群众谨防诈骗。对此,你怎么看?
警情通报“出格”也出色
■维 辰
除了接地气的文风,牛圈子沟派出所所长还在“承德被骗第一小区”录制视频“现身说法”,这波宣传操作很有“网感”。
警情通报主要有两种功能:实现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公民防范意识,有效预防犯罪,提高公安机关工作效能。不同于党政机关内部交流的公文,警情通报直接面向群众,不必苛求格式统一、用语死板。哪种文风能更好提高群众防诈意识,更好实现警情通报制度功能,有关探索就值得尝试。
信息到达受众,是产生传播效果的前提。该警情通报写到,只要花10分钟稍微了解一下套路,就不会反复跳进同一个坑里。但难就难在,如何让群众拿出10分钟时间,去了解自认为“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套路。先保证群众不会一看到就划走,愿意接触通报内容,再用群众的语言说服群众,才能更好实现宣传效果。这并非提倡政务新媒体一味迎合受众,而是在把握活泼和娱乐化界限的基础上,创新传播方式,积极主动作为。
从发布诈骗案件到辖区居民微信群,到发现文字不便于传播后改为制图,到发布在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民警为了反诈宣传也是拼了。7月中旬到10月初,该辖区的电信诈骗案发案总数下降了30%左右,是实打实的反诈效果。
在更大范围来看,一些受舆论高度认可的警情通报,都各有风格特点。2016年6月,网传“司机群体械斗致一死多伤”,南京江宁警方以长篇图文通报辟谣不实信息;2019年2月,针对“莘县燕塔一青年男子坠落身亡”,山东莘县公安局作出“系个人自杀行为”说明后,以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劝说大家珍惜生命。无论是可视化表达,还是适当加入观点态度,说给群众的话,就是要让群众乐意听、听得明白。
警情通报要守住分寸
■笃 鲜
警情通报真能这样写吗?
公众固然反感堆砌套话的官样文章,但警情通报与一般的机关文件有本质区别。警情通报最基本的功能,是把案件可以公开的部分及时、如实地披露,保障公众知情权。事关法律执行与责任追究,警情通报需要使用法律语言,务求措辞精确、叙事简洁、说理清晰。口语化表达是很亲切,但该用的术语不用,该讲的法条不讲,万一模糊了案情,错放了重点,让真正想了解相关案情的人面对着夹杂一堆表情包、语气词的通报摸不着头脑,就得不偿失了。
这与裁判文书行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哪怕是再有文学底蕴的法官,我们也不需要他在判决书中慷慨陈词,表达对罪犯的愤怒和对公众的劝勉。因为我们对这类文书的期待从来都不是多么有文采,多么生动,而是用最简明确切的语言告知真相,直截了当地宣示国家机关处断。事实上,警情通报使用蓝底白字书写,也是为了使文字足够醒目,让读者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在警情通报中嬉笑怒骂,会降低公安机关执法的严肃性。牛圈子沟派出所反诈宣传的良苦用心完全可以理解,大家也期待公职人员能够多接地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沟通。前不久,秦皇岛反诈中心的陈警官在直播平台上连麦宣传反诈,同样因为形式新颖受到网友支持。
然而,二者的区别在于,陈警官是利用业余时间,在非正式场合和群众沟通,警情通报则是以正式的官方文件形式出现,个中边界不宜逾越。如果警情通报以后都照这个套路来,动辄说“我们心态要崩”,只怕公众心态也要崩了。警方有这份心当然很好,但更适合用在线下反诈标语,用在警方的自媒体账号推送,用在日常和群众沟通宣传。至于警情通报,仍应恪守作为“通报”的规矩。
【栏目主持人】丁建庭
【投稿邮箱】nfrbpl @126.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