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如何实现“步步高”?专家学者这样说

南方+ 记者

10月14日,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正式开幕,一场跨越时空的国际贸易盛会正式开启。本届广交会,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首次全面邀请境内采购商参与。

   南方+ 周甫琦 拍摄

“历经65年风雨从未间断,广交会诠释了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前行的发展理念。”10月15日,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130届广交会专家访谈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广交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国际贸易和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尹涛:

广州要在会展外贸等行业领域持续彰显辐射力

“尽管疫情肆虐,但广交会并没有中断,不断创新办展模式,顺应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广交会与时俱进的特性。”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尹涛表示。

   南方+ 周甫琦 拍摄

在尹涛看来,广交会取得如今丰硕的成果,很大程度依托于其举办地广州。“广州有着浓厚的商业底蕴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供应链枢纽。”尹涛说,依托于广州的巨大消费市场,广交会可以促成出口进口相融合、外贸内贸相结合,推动参会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能够推动广交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助力外贸企业发掘国内商机开拓国内市场,增强广交会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作用。

尹涛说,广州要继续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广交会等平台不断地加强全球商贸领域合作共赢的城市精神,在会展外贸等行业领域持续彰显辐射力。

一是通过数字技术、5G、云计算等打通一些关键性节点,推出外销内需共进的新型业务模式,专设零售网购交易通道,把握国内现有消费客户,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把握内需机会。

二是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形式下,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线上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鼓励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参展,助力外贸企业发掘国内商机。

三是优化广交会服务水平,提升展览效果,制定合理优惠的国内采购合作伙伴计划、采购商团组激励计划等,增强展会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广交天下朋友,和各个国家与地区进行良好的交流,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开展定向邀约,为中国创新开放与合作模式做出探索和示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董小麟:

延伸广交会自身的“产业链”

在新的形势下广交会如何丰富业态、拓展功能,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发挥更大作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董小麟认为,广交会要推进“两条腿”走路,发展定期的线下展会与长期或不定期的线上专项展会的结合,扩大综合性展会与专业性展会的结合。同时,延伸海外渠道服务建设,包括指导建设海外仓、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等新业态,延伸“中国第一展”作为会展产业自身的“产业链”。

   南方+ 周甫琦 拍摄

在拓展功能方面,广交会应增强贸易与投资的互动力度,试行以广交会名义扩大与海外国际会展商的合作办展活动,并以货物贸易需求带动国内和区域服务贸易的相应发展。深化构建广交会与国际城市、商会、海内外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升广交会集团化运营能力,以支撑其功能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提升。

“广交会要围绕平台打造、网络连接、四链协同、区域发展,进一步擦亮其品牌。”董小麟说,广交会不仅是贸易平台,更是信息平台。广东和广州应借力广交会,扩大贸易与投资的互动,推进制度性开放,深化构建国际交往关系,拓展国际交往空间。

同时,以广交会为龙头,建设国际会展新高地,延伸会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促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建,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打造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提升大湾区集聚与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促进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更好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

推动广交会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平台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表示,此次广交会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经贸大国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宣誓,透露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并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 周甫琦 拍摄

在新发展格局下,广交会该如何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毛艳华认为,要创新机制,推动进出口同步,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并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丰富业态,快速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要拓展功能,借助广交会众多的全球采购商和生产商资源,搭建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拓展联通生产消费等全链条功能,把广交会打造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平台、全球合作和经贸发展的高质量平台。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

提升广交会数字化服务能力

“在新理念、新格局、新机遇之下,广交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说,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竞争的环境下,广交会既承载着国家在国际竞争及经济复苏的使命和责任,同时又是国际贸易的窗口和晴雨表,旨在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段淳林表示,面向未来,广交会要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及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贸易产品。

   南方+ 周甫琦 拍摄

首先要从自身业务基础和数字化能力差距出发,与广交会65年来的历史积淀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

其次,利用数字化平台和自身掌握的大数据信息,拓展、优化广交会为客户参展、客户间交流等服务的能力,为参展商在参展、交流、贸易等各个环节提供交互平台。

再次,运用数据为广交会搭建线上服务平台,一方面满足客户线上线下展示、收集以及交换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广交会的信息聚合效能,为参展商提供及时、整合、有效的商务信息线索和定制化商务合作方案,实现商务信息与管理分享的自动化智能化,促进广交会信息贸易的发展。

最后,企业要及时把握市场环境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变化,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倾斜,立足品牌差异性,挖掘品牌内涵,完善品牌传播渠道。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

构建全方位贸易创新支撑体系

广交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具有很高的品牌美誉度,广阔的市场,稳定的客户网络,不断创新的业态与功能,不断推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未来,广交会又该如何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认为,推动外贸创新发展,要构建起技术、产业、园区、政策、人才等全方位的贸易创新支撑体系。

   南方+ 周甫琦 拍摄

谢宝剑表示,要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应用嵌入外贸会展行业,实现外贸企业、大型会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为广大境内外服务商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依托外贸优势产业集聚区,培育外向型产业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配套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及推进原有基地的转型升级。

在政策上,应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创新优势,适时推进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比如把一些空港经济区、重要港口等纳入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政策覆盖面,把政策创新优势与贸易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要保持外贸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要给企业足够的预期和政策过渡时期,加强线上外贸展销人才的培养培训,激活企业创新动力。”谢宝剑说。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姜淮:

广交会将成为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国际别地区分布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姜淮用8个“最”概括了广交会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在他看来,本届广交会首创展会新服务模式,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全新模式,是广交会未来的新常态、大场景,为举办重大国际性展会活动提供了广州样本。

   南方+ 周甫琦 拍摄

姜淮表示,会展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和外交的重要大国平台,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进程中,将全方位凸显其价值功能。“特别是,广交会这一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商贸平台,极大地推动和扩大了国内围绕商品出口的设备、技术、原材料的采购消费,将成为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引擎。”他说。

因此,姜淮建议,广州要围绕知名展会做好对其所带来的国际国内优质资源的二次开发,孵化出新的价值。借助展贸联动,形成展(展览会)、场(专业市场)、园(产业园区)三级场景架构,延伸品牌展会功能,从全球买、全球卖到买全球、卖全球。

同时,广州要打造展、会、节庆、奖励旅游与商贸、美食等公共数字化平台,将分散的资源平台聚合成共享平台,使会展活动成为广州游、广州购的特色内容之一。重新定义会展的属性功能,一方面大力鼓励消费展,另一方面推动专业类展会延伸至消费领域,面向市民开放,构建广州消费展矩阵。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周甫琦

编辑 尤丹娜
校对 胡柔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