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扎实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并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校园教育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的开展,着力于解决牛奶盒后端回收处置的实际困难,探索牛奶盒资源收运处置产业链的发展,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发起深圳市牛奶盒资源回收校园实践活动(试点)项目的探索行动。
深圳市向西小学是报名参加深圳市牛奶盒资源回收校园实践活动的学校之一。10月12日,向西小学组织四年级的学生开展牛奶盒回收教学活动,通过老师手把手教学“牛奶盒回收六部曲”,引导学生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
活动当天,在黄嘉嘉老师的教学带领下,学生们亲手实践,以“喝净牛奶→压扁奶盒→抽出吸管→剪开奶盒→用水清洗→放回收箱”为流程,学习“牛奶盒回收六部曲”。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为学生们讲解牛奶盒的回收价值、牛奶盒回收利用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细微处养成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资源回收等环保好习惯。
据悉,向西小学的“校园牛奶盒资源回收”实践活动已常态化开展,每天放学,都有学生志愿者,在学校清洗、晾干、打包牛奶盒。当牛奶盒积存一定数量后,学校将通过“深分类”微信小程序,在“校园牛奶盒回收”版块发起预约,将有专车前来把牛奶盒统一运输至专业牛奶盒分拣打包场地,使用打包机器设备进行压缩、打包、过磅等处理,初步打包后的牛奶盒将定期由专车运送到外地专业处置工厂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置。
向西小学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学生环保教育和垃圾分类绿色校园的创建工作,以“垃圾分类我先行”为主题扎实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搭建了一套独具创新性的垃圾分类校园教育模式:成立垃圾分类调查小组,组织学生走访市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问卷调查;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开展环保手工课,引导孩子在实践中体悟“变废为宝”的魅力。
此外,为了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和家长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向西小学还引进了垃圾分类“家.校.社”联动新模式,通过在“深分类”微信小程序上的“环保银行”和“环保打卡”智慧平台开账号,引导学生在家也能将可回收物分类回收行为和“光盘行动”行为分别自助登记进“环保银行”和“环保打卡”账户里,并把分类过程和感想收获记录在《劳动记录本》上。“小手牵大手”,向西小学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通过线上智慧平台的连线,实现“家.校.社”联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接下来,向西小学将以合作探究、经验分享、宣传展示等方式继续进行一系列的牛奶盒探究实践活动,结合劳动教育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扩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