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全力服务国家战略 做强中心城区

南方日报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一曲《东方之珠》,将深港间窄窄的“小河”深圳河推到世人的关注中。如今,依托这条河,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在这里熠熠生辉,开创深港协同的全新局面。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3.89平方公里,对于拥有地域优势的福田而言,这里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也是城区新30年发展新的增长极。

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福田在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前所未有。在新30年开局之际,福田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城区发展“三大新引擎”之首,全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1

一年来,在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中,福田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百人专班,主动作为。建立了“每日一汇总、每周一调度”的工作机制,日夜兼程、全力以赴,深圳园区建设接连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目前,深港“一区两园”合作安排正式签订,5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批量供给,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器械两个分中心、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140余个优质项目密集落地,全市首个关地一体政务大厅“e站通”、内地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室投入使用,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已具备全面开通条件……合作区实现“一年一个样”,释放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俯瞰图。鲁力 摄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俯瞰图。鲁力 摄

1 载体多元,支撑有力

已筹集整备50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

今天,行至福田保税区广场公园附近,一面巨型展示牌便会映入眼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十一个大字提醒着过往的人们,已到达一个全新的城市区域。

自2019年2月和8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分别被写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被定位为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来,便迅速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这里正不断加快筹集科研空间,支撑科创资源快速集聚。深圳园区先期整备的37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已投入使用,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四个创新载体,率先承载香港及海外高端科创资源。近期整备空间新增约10万平方米。

如何在短时间内释放空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通过“租、购、改、建”四策并举全力推进。如利用福田保税区现有仓库厂房在层高、承重等方面的良好条件,以“项目化、定制式”积极推进新空间改造,筑巢引凤打造优质科研空间新高地。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就是合作区内以工业厂房改造为主的产学研大楼。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目前,入驻了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广东省量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等项目,正建设为国家实验室深圳基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俞大鹏院士牵头,专家团队近200人,规模为我国量子研究前列,聚焦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领域,融合大湾区量子力量,打造国际一流共享共用和产业化中试平台。

未来,这里还将集聚一流创新资源,推动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际科技组织、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国际顶尖研发机构、粤港澳合作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发展,支持“湾区芯谷”、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运营,全力推进信息、生物、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1

2 政策春风,加速集聚

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百个

“许多过去在香港难以完成的科研项目在这里可以轻松落地。”在合作区深港国际科技园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不少团队表示,珠三角地区的零部件制造加工企业与相关供应商云集,入驻合作区以后,这些产自深圳、东莞等地的零部件唾手可得,这使得许多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

事实上,不仅是合作区的建立带来科研的加速发展,一系列的制度出台,带来的政策春风,也使得科研要素加速集聚。

今年2月,福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以下简称“政策包”)的通知。政策包对深圳园区重点支持了符合深圳园区重点科研领域和方向(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等六大领域)以及面向未来的前沿科技探索。

如政策包中“国际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机构建设计划”就对由境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研发型企业投资建设,暂未获得上级支持的高端科研机构,经深圳园区项目评审机构评审认定有必要给予支持的,给予启动建设经费支持,资助上限为1亿元。

截至目前,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百个,包括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项目、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9月提交申请,10月前就正式入驻了,申报流程真的很快。”香港青年吴志力是深圳市宜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公司致力于AI技术运用在皮肤图像细分领域的产品研发及拓展,目前已入驻河套片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

吴志力所入驻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于2018年8月建立,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目前最高楼长富金茂大厦19和21层。这里为每个团队量身打造优质的全链条服务,包括创业辅导、政策解读、人才对接、贷款融资、宣传推介、市场拓展、人才住房、城市融入以及交际交友等服务。目前,双创工场已培育23家团队,其中港澳背景团队21家,比例达91%。

在创新创业基地的发展下,合作区深圳园区的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日趋活跃,现有6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共2.6万平方米,未来可容纳约1500名香港创新创业青年。

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受访单位供图

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受访单位供图

3 以人为本,贴心服务

“e站通”实现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

“你承诺我就批,你失信要担责。”今年2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也是深圳目前唯一能够“一站式”办理海关和地方政府服务事项的大厅,深圳唯一能够实现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的大厅,也是深圳率先试点政务服务信用审批改革的服务大厅。

在“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还专门为港澳人士开设“湾区服务通道”社保业务专窗,港澳居民可优先办理参保业务;也有为港澳籍人士办理商事登记注册开设特色咨询窗口,通过5G视频设备连线提供预审答疑服务等。“e站通”的推进落成极大地提升了合作区的营商环境。

为推进深港两地发展更加耦合,2019年11月,启用近30年的皇岗口岸正式拆除重建,新的口岸将于2022年左右完成,定位为纯旅检口岸,最高每日客流量可达30万人次,也将成为辐射大湾区、面向世界的超级口岸和综合交通枢纽。而皇岗口岸片区拆除也将释放50万平方米土地,成片打造协同创新区。

而对于新入驻合作区的初创企业,福田区也提供了完备的服务保障。比如,创业辅导方面,团区委独有的福田CBD青年学院,下设香港青年分院,提供创业类、职场类、兴趣类等课程服务,授课形式有导师辅导、创意沙龙、政策解读等。再比如,除了联合万科“泊寓”打造港澳青年人才公寓,按五折租金解决港澳青年住宿问题外,青年驿站为来深旅游访友的香港青年提供7天免费住宿,解决短期居住问题。

今年9月6日,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在深圳举行。活动期间,深港双方签署了《深圳市人民政府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河套片区建设正不断加速跑。

福田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三大新引擎”是福田战略聚焦、潜力激发的关键所在。未来,福田区要举全区之力加快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战略平台牵引力更加澎湃。

在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福田将坚持“一区两园”协同发展,推进“联合政策包”、港方在深圳园区设立运营单元、联合招才引智等深港合作项目落地见效,拓展深港青年合作平台,开创深港协同创新新局面。

1

链接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四大独特优势

区位优势突出

跨境接壤得天独厚,地处深港“直接结合部”,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其中深圳园区拥有皇岗和福田“两大口岸”、保税区一号通道三大通道,跨境直联互通,辐射大湾区。

制度优势突出

一区两制条件独特,“一河两岸”分属香港和深圳管辖,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双重制度优势。

空间载体独特

深圳园区面积不大,风险可控,有利于探索国际先进规则。

深港优势耦合

合作效应互补放大,深港双方在合作区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成为香港创科发展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和撬动点。

一线案例

河套“第一个吃螃蟹的港校”

全力促进深港创新要素流通

今年5月26日,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迎来建设一周年。

成立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是亚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在2021年度《QS全球大学排名》全球顶尖1000所大学排名27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大湾区发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和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部署,香港科技大学成立“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也成为首个进驻河套片区的港校。

楼下科研楼上转化港青孵化创业梦

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长富金茂大厦,并在40层重点布局15间科研实验室,推进重大科研项目。而在41层的蓝海湾孵化港内,科大双创团队正在研发应用产品。

“楼下科研楼上创业”将是这里的常态,未来更多港大教授团队入驻,上下两层分设实验室和企业,打通科研到产业转化链条。

位于41层的蓝海湾孵化港,是港校在深首家独立自主运营的孵化器,通过汇聚深港两地技术、产业、创投、科创政策资源,扶植科大双创团队。走进孵化器,你就会惊叹,这里企业虽小,技术却很牛。

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系主任钱培元教授经过30多年研究,开创Butenolide技术,在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整个涉海防污领域获得过的最高奖项。2019年起,香港科技大学将其列为重点技术转移项目,以技术授权形式展开产业转化,先后在香港和合作区成立公司,OSL海科生物的深圳公司耕海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在蓝海湾孵化港成立。

深港协同创业是孵化器突出优势,不少入驻企业都是深港两地企业,他们在香港和深圳都有公司和业务分布,为此,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深港协同和促进深港创新要素流通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今年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专设深港通道,联合两地合作机构,为大湾区创业者搭建双向发展的生态平台,促进资源协同和高效流通。

目前,孵化器中4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家获得融资,大仓机器人等公司获得大湾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十大科创项目、2020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团队和投资企业TOP5等荣誉。

将科创的“种子”带来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作为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执行院长,李世玮最早牵头与深圳方面洽谈合作,布局合作区,并见证了2019年5月7日港科大和深圳福田区正式签约。

李世玮的“河套初印象”是“深港融合的种子和催化剂”。虽然深港两地毗邻,但从盐田到深圳湾有数个深港出入境关口,关口的深圳这边是城市景观,香港那边则大都是郊野,说明两城开发不对称,“河套提供了契机,让深港毗邻的这一地区完全呼应,向深港深度融合迈出一大步。”

“港科大是第一个入驻河套的香港高校,我们希望在河套发展拔得头筹。”李世玮说,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希望发挥深港两地尤其是福田保税区和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协同创新优势,打造以香港科技大学为核心,辐射湾区的创新平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合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

从深圳市民中心到福田CBD再到合作区,一路延伸而下,一大批深圳领军企业沿线分布,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正位于深圳“经济中轴线”上。李世玮希望,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的进驻,能将科创的“种子”带进来,培养本地人才,尤其是满足大企业高技术领域在职培训的强烈需求。

“这里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希望研究院在河套三个片区都有‘根据地’,并将之联合在一起,串联深圳河两岸,未来一定是无界限的。”李世玮说。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徐峰 戴晓晓 廖晓龙 

编辑 杨溢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