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双循环战略是国际规则重构下的理智判断

走读双循环
+ 订阅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简称WTO)20周年。入世以来,中国不仅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以自身的发展带动世界经济的共赢。

如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进入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走在前列的关键时期。“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广东要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再立潮头。

WTO副总干事张向晨在国际贸易领域工作逾30年,亲历了中国入世谈判,对国际贸易有长期和深入的研究,对广东对外开放有深刻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

在第130届广交会开幕之际,张向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入世20年来,中国取得跨越式发展,为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发展作出贡献。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已经成为世界的公共产品。依托广交会等平台,广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依旧未来可期”。

南方日报:今年是中国入世20周年,您认为这20年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国又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张向晨:入世20年来,中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将国内改革开放进程融入到全球金融贸易体系,经过艰苦的努力,汇聚成了发展的历史洪流。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国内对于利弊孰大是有争论的。对于中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是否做好准备有所焦虑。当时,中央就这个问题做出判断:总体上利大于弊,但要实现利大于弊的目标是要经过努力。现在从历史上看,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入世之前,中国当时进行了全国性的教育,从企业到政府,让他们熟悉了解WTO规则。所以说中国入世的成功,都是做足了相应的准备。

中国通过自主减税,对世界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更多便利。

中国通过自主减税,对世界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更多便利。

南方日报:入世20年,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什么?

张向晨:中国对世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履行承诺开放市场,很多国家都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目前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大概是7.5%,而中国当时入世谈判承诺关税水平降到10%。如今不仅实现了这个目标,还把这个目标降得更低。通过自主减税,对世界的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便利。

而从全球规则的角度来说,加入WTO以后,中国还参与了组织内许多新规则的谈判,比如说信息技术的扩围谈判,为发展中国家争取了更多发展的权利和法律依据。

南方日报: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站在入世20年的节点上,您如何理解“双循环”?

张向晨:在加入WTO时,经济全球化正处在一个高潮。金融危机后,全球化又进入到调整期。如今,WTO作为全球化一个重要的推动者,尤其是在规则和市场开放方面,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障碍。它很难像原来那样,推动达成一揽子的协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模式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在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模式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客观上,商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国际规则与时俱进。但是,当各国无法与周边达成一致,WTO作为对外开放主渠道受到阻碍的时候,中国需要用两条腿走路,并对自己发展的战略做一些调整

主观上,中国经历4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发展模式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要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国内市场来完成经济发展的循环。这是基础,也是立足点。同时也不能忽视和国际上经济交换,它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能扩展自身的发展空间。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所以双循环新发展战略的提出,正是在中国面临着国际规则重构的情况下,做出的比较稳定理智的判断。

完成经济发展的循环,中国需要更多地依赖国内市场。

完成经济发展的循环,中国需要更多地依赖国内市场。

南方日报:在“双循环”的框架下,您认为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张向晨:在国内循环方面,需要打通一些关键性的节点,降低流通的成本,消除信息的孤岛和市场的障碍。中国的流通成本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高的,这方面应该要下大力气。

在国际循环方面,国际市场的空间拓展仍有很大空间,比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机会。尽管疫情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但是也有一些新的发展模式随之涌现,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机遇。在这方面,还应当和各个国家与地区进行良好的交流,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方式。

绿色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机会。

绿色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机会。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始终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规则、标准方面才刚刚起步,这些应该更多地提上日程。

如果在国内国际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局面,一方面国内市场更加畅通、障碍减少,另一方面,中国对世界大门越开越大,并继续推动WTO的改革与区域合作,这样,中国便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调整期间,继续保持持续的经济发展。

南方日报:作为对外开放前沿,您认为广东如何充分发挥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集两种资源的独特优势,积极作为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张向晨:我一直从事对外开放的工作,对广东熟悉也亲切。当时在加入WTO过程中,在最早审议中国外贸企业的过程中,对广东的作用就非常关注。

在过去的4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中,广东可以说是一马当先,特别是经济特区的开发为中国探索出一条和国际紧密联系的发展道路。从深圳、珠海、汕头的发展来看,都是从很小的地方变成了世界先进的制造业生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则要成为一个更大的对外开放地区。

珠海横琴岛。 

珠海横琴岛。 

从地理位置上看,广东是连接世界、辐射内陆,连接两个市场聚合国际国内两个资源的区域经济中心。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体系完备,有明显的集群优势,经济互补性强,这在别的地方并不具备。所以,广东有条件、有能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广东在提高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水平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其次,如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它们作为增长极能不能起到更好的辐射作用,与其他对外开放地区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新通道该如何对接合作?这都是大湾区发展战略里面应该考虑的要素。

从深圳河畔看深港边境。

从深圳河畔看深港边境。

总而言之,广东应该在开放高地、产业高地方面继续成为中国的领先。此外,广东还要打造制度创新的高地,要敢闯敢试。当前国际形势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广东要发扬改革开放初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我对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依然寄予厚望。

南方日报:广交会今年迎来第130届。广交会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您觉得它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新发展格局下,它能有何新作为?

张向晨: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而且时间越持久,就越会发展出自己的光彩,因为它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公共产品。我在瑞士日内瓦,经常能淘到从广交会出口的中国瓷器。

这些年来,广交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不仅有场馆的面积,还有展览的方式等。从原来传统的展览方式到一些数字化的展览方式,以及从参与者过去传统的谈判方式,到现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都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

广交会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在新时期,它仍然需要作为一个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未来,它可以通过推动数字经济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编者按

第130届广交会即将拉开帷幕。作为疫情下世界最大规模的线下展会,本届广交会首次以“双循环”为主题,邀请国内国外采购商共同参与。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围绕这个话题,“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聚焦第130届广交会专栏推出“对话双循环”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记者】袁佩如 实习生 罗雅丽

【设计】甘展平

编辑 陈梅玉
校对 胡柔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