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东莞①三江六岸滨水岸线初成,风光旖旎碧水流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作为著名的国际制造业城市,东莞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进程的一个典型案例。特别是近年来,东莞以实干拼搏的精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进一步讲好东莞生态文明建设的好故事,展现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好经验,接下来将通过系列报道,聚焦东莞各区域、各战线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全面展现“生态东莞”之美。

无  通讯员/受访者 东环宣 供图

白鹭翩飞,繁花点缀,今年5月,由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贯通,设立东江水韵、莞草方晴、乐活江畔三个节点空间的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对外开放,东莞市民欢乐畅游、娱乐打卡又多了个好去处。

无  通讯员/受访者 东环宣 供图

据了解,2019年,东莞市启动三江六岸滨水岸线规划建设工作,2020年下半年示范段一期工程(龙湾段)正式动工,作为首期建设项目之一,意义重大。该岸线建设内容包括慢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线”贯通,东江水韵、莞草方晴、乐活江畔等3个关键节点特色空间,曲海大桥和东莞水道特大桥慢行坡道,以及岸线范围内的景观绿化、灯光亮化等,项目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完工并对外开放。

无  通讯员/受访者 东环宣 供图

作为中心城区打造“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香”整体格局,做好“水文章”的大手笔,三江六岸核心空间建设,对东莞开展滨水沿岸污染治理、河道综合整治及林地湿地生态修复具有非凡意义。

环境整治,实现一湾碧水流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项目以滨水岸线为核心,辐射周边水路水网,全面统筹沿岸地块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和尾水接驳工程,建成污水管网约18.89公里,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416家,综合整治河涌2.47公里、污水直排口72个,推动河段水质明显改善。

无  通讯员/受访者 东环宣 供图

2021年以来,东江南支流曲海大桥至东莞特大桥段水质均值达Ⅲ类,其中8月水质达Ⅱ类。大力推动河道整治工程,加强河道管理,水岸一体做好河面垃圾清理,河畅通了,水清澈了,蓝天白云下的滨水岸线呈现出一湾碧水绕城而下缓缓向南流的美景。

生态修复,改善多样化生境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背着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一期项目基于原有自然生态机理,进行人工辅助修复,着力为原生动植物打造高价值栖息地。通过局部滨岸生境修复、湿地生境营造、岛屿生态修复、林地生境营造,恢复适宜生物生存的多样化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开放空间。

无  通讯员/受访者 东环宣 供图

同时,加强岸线修复建设,融合莞邑文化,将滨江美景、江岸古塔的意向以现代设计手法表达,固堤绿岸、增彩增色,打造新时代东莞水乡美景,碧水绿岸与东莞水道特大桥的交相辉映,形成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起点特色标志,尽显现代化东江水韵之美。

空间塑造,提升百姓幸福感

“滨水岸线上繁花点缀,儿童嬉戏在游乐设施上,东江上白鹭翩飞,美景宜游。”作为首批受邀走进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工程的市民代表之一,市民王女士直言,和之前相比,面貌焕然一新,整体细节凸显,市民群众又多了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无  通讯员/受访者 东环宣 供图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梳理整理滨水空间的多条慢行道路,形成滨水视觉通廊,着力打造骑行、跑步、步行三线滨江游径;通过新建4座特色慢行连接桥,建立便捷的两岸慢行交通,形成一期特色慢行环线,促进左右岸市民往来沟通;通过将滨水岸线空间划分为一个生态岛屿区、三个活力节点以及带状休闲江岸区,设置容纳家庭活动、团体活动、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多种场地,集合艺术、文化、体育、健身、亲子、休闲等多种功能,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充分激发滨水岸线活力,彰显临水城市吸引力。

无  通讯员/受访者 东环宣 供图

近年来,东莞通过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来吸引优质人才、承载创新资源,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总长度4.8公里、总投资约2.1亿元的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工程,将全面带动推动各镇街滨水岸线的建设热情,不断拉动沿线土地功能转型、内涵升级,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刘远忠

【来源】生态宣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