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严禁挪用各种贷款包括经营贷、消费贷投机炒作茅台酒、名贵普洱茶等高端消费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与上次各省市县发布通知不同,这次是国家级银保监部门发布的明确通知,也是首次在国家级的文件中具体提及“严禁挪用贷款炒作普洱茶”。实际上,此次银保监会发文,与近年来普洱茶行业屡现炒作金融茶现象密切相关。
通过炒作“金融茶”,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一夜清零,但更多人还是抱着“搏一搏”的心态,企图在这场博弈中捞到一笔意外之财。
今年4月7日,由中国茶叶拍卖公司选送的2021“锦绣茶尊”10公斤茶青开采权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最终以1068万元的竞拍价成交;4月21日,一棵1700年的大忠山单株茶王树通过阿里平台拍卖,最终以57万元落槌。
而要说炒作普洱茶的金融属性,“仓颉号”变“抢劫号”的闹剧则让人啼笑皆非。今年7月,大益新茶仓颉号在短短半个月内,从7万一提飙升至18万元一提,再次爆仓的情况让商家无法按时交单,由此多次发生斗殴、抢茶等肢体冲突事件,导致有关交易被叫停。
为了抑制无限炒作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让普洱茶市场回到正轨,各地政府纷纷出手干预。云南省、临沧市和云县三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发出风险提示函;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联同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等单位发出倡议书,呼吁茶商茶人抵制非法期货交易,共同维护市场和谐发展,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正如新华社、光明网等央媒发文称:“很多茶叶营销已经超越生活饮用品范畴,或欺诈消费者,或潜藏腐败风险,或变身金融产品制造圈钱骗局”,广大消费者及茶行业从业人员也应该明白“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记者】伍咏言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