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广州日报”
按语:
今年5月,南粤古驿道网发稿《远方传来儿童团的歌声——南方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史料解读》,省“三师”专业志愿者阿瑞通过大量史料,从秘密交通工作者的回忆、秘密交通站档案的解读、亲历者的回忆录等多个视角,重现了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英勇革命故事;9月,转载羊城晚报《历史首次!红色交通线粤东段被精准还原,曾护送周恩来》。上述文章引起了广大读者、及一众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对那段红色历史的追寻与探索,有的进行史料考证的、有的亲临现场重温峥嵘岁月。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数据显示,10月1-4日,全省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69.4万人次;其中,不少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沿着革命先辈当年走过的红色足迹,重温发生在红色交通线的故事,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10月6日,广州日报专门刊文《“红色血脉”曾在粤东地区延伸,中央红色交通线为中央苏区输送大量领导人才和紧缺物资》,介绍了各有关单位如何研究史料、寻访调查、实地考证,进而推断出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的具体线路;还为广大读者讲述了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红色血脉”在粤东地区发生的种种惊心动魄。南粤古驿道网现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今年4月底以来,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对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的具体地理空间走向,进行了深入史料研究和实地寻访调查,不仅首次揭开中央红色交通线“最艰难的百余里”,更是首次精确还原了护送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进入中央苏区的接应路线。
图为:青溪官路。
据梅州市大埔县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以下简称“‘三师’专业志愿者”)在为期四个月的实地调查走访过程中,先后查阅了国内外档案馆相关史料近千份,搜集研读相关图书70余种、各类老地图92幅,采访了知情人士和革命先辈后人25位,实地踏勘山路里程1000多公里,到访文物遗存和纪念馆(展厅)67处,实地核实史料中涉及的具体地点50余处,并采集红色民歌等资料,采用“多方印证、孤证不立”等科学调查方法,对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特别是该线路在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至省界伯公凹之间的具体地理走向和相关遗存进行系统研究和实地考证,推断出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拥有1条主线和7条支线的初步结论。
图为:虎市古道起点。
在实地走访和对应党史资料过程中,经过“三师”专业志愿者梳理,发现中央红色交通线的交通方式一般是先由上海乘轮船至香港、汕头,由汕头乘火车至潮安,由潮安乘电船或机帆船沿韩江、汀江至大埔县茶阳镇或青溪镇青溪村沙岗头,上岸后再走山路经过多宝坑、铁坑、伯公凹(原属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现属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进入福建永定桃坑,最后抵达瑞金,线路大部分分布在广东省境内,特别是梅州大埔县由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红白交界”地区,是中央红色交通线进入苏区“最后一百里”线路上重要的交通中转区域。
图为:伯公凹小站永安楼。
据中共党史资料记载,中央红色交通线运转时正处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中,当时大埔县境内国民党军警宪特、地方民团势力复杂,通过该区域需转换电船、机帆船、徒步等多种方式,途经圩镇、码头、山坳等不同地理场景,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最为艰险的一段。同时,大埔县作为广东首个被确认的原中央苏区县,是重要的革命老区。而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为解决党中央和中央苏区间联络问题,精心策划的一条从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闽西直达瑞金的“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为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运送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以及掩护党中央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迁移等做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贡献,到1933年初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前后成为通往中央苏区的唯一交通线。中央红色交通线后被毛泽东称之为“红色血脉”,列入了新版的中共党史,是广东宝贵的红色遗产资源。
图为:高寨炮楼残存。
据中共党史资料记载,中央红色交通线是1930年中央派肖桂昌、李沛群、卢伟良集中了3个月时间打通的由上海通往中央苏区的交通线路,从上海到苏区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开始时有四条:第一条由上海经香港、广州、韶关、赣州至瑞金;第二条由上海经香港、广州、梅县、会昌至瑞金;第三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黄岗瑞金;第四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安、大埔、永定、长汀至瑞金。前三条交通线建立后不久,被敌特破坏中断,主要沿用第四条交通线。党中央派到苏区瑞金的同志,在上海起程前,须通过地下电台先将人数、姓名、性别、政治情况,他们到香港住何旅馆、接头暗语等电告南方局(驻香港)。他们到香港如果情况正常,便由交通员带同出发。从香港起程,乘轮船到汕头,然后搭潮汕铁路的火车到潮州,走韩江乘小轮船到大埔县城。当轮船停下后,交通站把预先安排好的小木船靠拢过来,由交通员引到自己的木船上,再逆流向上行30华里,便到达闽粤边境的青溪乡。在靠岸前,青溪站派武装接应,一般在青溪村头至沙岗头一带等候,见来了船,便立即放出讯号,用暗语唱出客家山歌来,船上的人听到歌声,知道是自己的人在接应,便加紧靠岸,安全渡过关口。
图为:孙世阶故居所在横屋。
据大埔县青溪镇党委副书记谢振新介绍,在土地革命时期,青溪乡属大埔县,在大埔县城还驻有国民党的军队陈绍武的一个团,这些反动武装有时会到青溪站骚扰,所以为了尽量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到青溪乡的时间,是选择黄昏的时候,木船靠岸进村,从小路到乡外的松林里隐蔽下来,先由交通员到交通站联系,再由交通站派出同志引路,代挑行李。在青溪乡,领导干部都不停留,趁夜出发,再行30多里山路,便到福建永定县属的桃坑。
“三师”专业志愿者在此次实地调查走访中,发现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不但当年基本未被敌人破坏,时至今日也仍保留有众多红色遗址和线路遗存,当年未被敌人破坏,许多中央领导干部都是沿着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的,其中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瞿秋白、叶剑英、董必武、刘伯承、聂荣臻、谢觉哉、林伯渠、何叔衡、毛泽民、阮啸仙、李六和、杨尚昆、陆定一、张闻天、邓颖超、左权、肖劲光、李卓然、徐特立、蔡树藩、张爱萍、朱瑞、冯文彬、胡耀邦、贾拓夫、刘伯坚夫妇、顾作霖夫妇等。还有南方局为中央苏区选送的干部,其中有邓发、李富春夫妇、陈慧清夫妇、黄苏(原广东省委委员,长征中任第九军团政委,后在陕北洛川战斗中牺牲)。此外,还有从东南亚各地参加斗争被捕后被当地政府驱逐出境,回到香港找到党组织的同志,以及从广州南石头惩戒场监狱坐牢刑满出狱的同志。其中有张昔龙、詹行祥、谢育才等人。
图为:燕诒楼。
据中共党史记载,在1930年、1931年和1933年间,从上海党中央进入中央苏区瑞金的领导干部,先后通过中央红色交通线大规模运送的共有3次:第一次是1930年前后。这个时候到中央苏区的领导干部有100多人,其中有项英、任弼时、邓发等。另外,从这个时候起,我党派出到苏联学习和旅欧学生不断地回国,约有数十人。党中央把这些同志调进中央苏区工作。萧劲光、刘伯承、伍修权等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国进入中央苏区工作的;第二次是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之后,党中央和在上海工作的干部受到严重威胁时,为了安全起见,先后有贺诫、梁广、罗明和谢小梅夫妇、陆定一和唐仪贞夫妇、邓小平(1931年7月,邓小平由当地无名“老交通员”护送,顺利从白色恐怖下的上海进入到中央苏区)、金维映、王首道、李文如、李克农、胡底、钱壮飞、刘少文、贺昌、葛耀山、毛泽民、谢育才、余泽鸿夫妇、李家富、李文海、庄振凤、李富春、杨友青、阙思颖、周恩来(同年12月21日由当地交通员护送到达瑞金)、何叔衡、聂荣臻等转移到苏区瑞金;第三次是1932年到1933年初,中共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往中央苏区瑞金,钱希均、蔡畅、邓颖超、李一氓、刘晓、沙可夫、吴亮平、钱之光、刘少奇、杨尚昆、张闻天、博古等近40名干部转移到中央苏区,还有兵工厂、制弹厂、造币厂、印刷厂等的技术工人多批。其中在1932年底,中央政治局成员博古、陈云经由红色交通线抵达中央苏区瑞金,林伯渠同志也于1932年进入瑞金。次年9月,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从上海到了瑞金。1934年2月5日,瞿秋白同志到达瑞金。从1930年到长征前,由上海进入中央苏区的领导干部还有叶剑英、何叔衡、李富春、张爱萍、董必武、谢觉哉、王观澜、杨尚昆、陆定一、王首道等共计200多人。
图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展厅。
在党史记载中,真实记录了1931年底由交通员肖桂昌(上海-汕头)护送周恩来由上海—瑞金的全过程。1931年底,在周恩来同志由上海坐船到汕头时,被安排在“金陵旅社”下榻,后来发现在楼下拐角处的一个玻璃镜框里有一张照片,是1925年汕头市各界欢迎黄埔学生军大会时照的,照片里就有周恩来同志,便立即搬迁到棉安街一间小旅店去住。这间小旅店原是当时镇守潮汕的国民党军队独立二师师长张瑞贵秘密开的,警察、地痞、流氓从不敢去骚扰,连伪公安局查夜都不敢去,相当安全。在潮汕坐火车到潮安时,周恩来化装成一位基督教的牧师,穿了牧师的服装,带上十字架,留大胡子,戴眼镜,肖桂昌和另一交通员扮成他的同行者。
由于不了解情况,买了二等火车票,谁知上车后二等车厢只有他们三个人。周恩来同志一看不对头,急忙走入三等车厢。三等车厢人多又杂,他们和老乡挤在一起看报纸。事有凑巧,来查票的是一个认识周恩来同志的铁路职工骨干,1925年东征时曾向周恩来同志请示过工作。周恩同志认出他后,忙把头上的帽沿往下拉,扭头看着窗外。肖桂昌机智地连忙站起来把周恩来同志挡住,随手把车票交给那个检票员,并一一回答了检票员的盘问,免去了一场麻烦。
图为: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展馆。
长征开始后,留在大埔中站的同志与留守苏区的领导同志保持联系。在数年后,在东江和香港,交通员又再一次做出卓越的贡献。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挥下,东江纵队从香港营救了数百名进步文化人,包括何香凝、许幸之、马思聪,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血脉的延续做出重大贡献。
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数千里,最为惊心动魄的是粤东段数百里。回顾广东的历史,还有不少辉煌的节点,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以及他们与毛泽东、朱德的历史性齐聚,离不开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李富春、潘汉年和瞿秋白等是中共在上海发起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形成后,他们也是通过惊心动魄的粤东线古驿道进入苏区开始新的工作。而上海左联文艺青年冯铿、洪灵菲、戴平万、蔡楚生、陈波儿、梅益、柯柏年、蒲风、陈子谷等,是沿韩江南下,在汕头登上开往上海的轮船,于1930年至1935年前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1930年至1935年开展左翼文化运动。
图为:羊子岗古道。
此外,苏区当年不断发展壮大,急需物资、人才及信息情报。军事斗争的胜利,苏区不断巩固扩大,急需大量革命干部,苏区每年需要价值900万元的盐和600万元的布以及大量药品、电池、电缆、硝酸等,多数是通过无名的红色交通员、当地群众通过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秘密运输进入苏区的。红色交通员执行任务,一般是两人一组,一前一后行动,相距不远又相对分开,他们多半化装成商人、画家、医生或赶集的农夫。如护送的是重要人物,走在前面的负责探路,查明是否有危险,后面的交通员与首长同行;如果是护送文件、报刊或军需物资,前者探风,后者身带文件等;前者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发送事前约定的危险信号,后者紧急处理文件物资转移或销毁,两者配合务必默契不露破绽。如果一组不幸牺牲,另一组还须承担其未完成的任务,并秘密处理好战友的后事。
图为:重建后的余氏宗祠(党史教育基地)。
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一般相距10到40华里有一小站,以交替接龙式护送传递,小站人员少为1至2人多则3至5人,站点之间单线联系,交接文件物资事前通知时间地点,绝对按时交接,凭暗号联络。
历史不会忘记,在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上曾经发生的众多红色故事,将被后人永久铭记并代代传承讲述下去。
(注:文中图片由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提供)
(原文2021年10月6日发布于《广州日报》客户端,作者为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焕阳,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