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重新丈量乡愁 | “高铁新机遇 惠州开新局”系列报道⑤

南方+ 记者

▲点击查看专题报道

▲点击查看专题报道

从前,乡愁源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我们和故乡,可能隔着几百到几千公里的路程。与故乡亲人的每一次见面,总要反复盘算时间。如果花在路上的时间比见面的时间更长,那么这一次返乡就多少有些不值。

那时,人们用空间和时间稀释乡愁,虽然理性得有些凉薄,受制于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却也带着千百种无奈。

事实上,这些年来,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已经重新定义了“见面”。有时候,乡愁成了一块手机屏幕,你在这头,故乡的亲人在那头。

然而,不论通讯工具模拟了多少种仿真的见面场景,人们终究无法舍弃真实的会面。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来,从海港、高速公路、机场再到高铁站,交通枢纽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丰富和便捷的交通方式,彻底改变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不只是空间距离,更是心理距离。

譬如即将通车的赣深高铁,其在惠州境内长约85公里,设有博罗北站、惠州北站、仲恺新区站3个车站,高铁线路经过的地带,既有城市,更多的是广阔的农村。

从惠州北站所在的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前往博罗北站所在的博罗县麻陂镇,目前只有公路连接,驱车最快也要近一个小时。而在大约70天后,赣深高铁的通车,将直接把两地的通行时间缩短至10分钟。对于许多生活在广东的江西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赣深高铁,也让他们返乡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城乡的边界变得不那么明晰。或许是因为城市生活方式向乡村的蔓延,抑或是农村元素在城市的选择性复刻,但归根到底,这一切离不开交通格局的升级——飞机和高铁等等高速的交通方式,通过逐渐模糊城市和乡村的物理边界,不断拉开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骨架,造就了一种新的城乡融合。

大概也是从这样的时候开始,人们的乡愁有了新的丈量方式。

【记者】廖钰娴

【摄影】梁维春


编辑 糜朝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