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本名彭志辉)发布的视频再次登上微博热搜。他在视频中演绎如何造就一只钢铁侠的机械臂——Dummy。在视频中,他在厕所远程展示了如何给一颗葡萄完美地缝针,引发全屏阵呼。
据“稚晖君”介绍,这台机械臂是他迄今为止搞的项目中,最复杂的一次,仅结构设计就经历了151个版本,最终达到了前卫而又科技感十足的结构设计方案。
然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引起轰动了。这位仅仅毕业三年的90后UP主,曾一举拿下OPPO算法岗、硬件岗双Offer。2020年,他被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纳入麾下,成为一名AI算法工程师。在大众眼中,他作为B站UP主,经常上传硬核的硬件DIY视频,科技含量十足,被称为“野生钢铁侠”。今年6月,“稚晖君”还曾因自制自动驾驶自行车一度走红网络。
自制机械臂有多强?在厕所远程给葡萄皮缝针!
“稚晖君”在视频中为网友介绍,半年前,他淘来一个生产于2014年的二手机械臂,但是他不太满意。于是,他便自己造了一台机器臂Dummy。这个项目,在操作系统用上了开源鸿蒙,AI计算平台使用的是华为昇腾Atlas边缘计算平台。视频中,彭志辉在厕所远程为一颗破口葡萄缝针,葡萄未被机械臂损坏。
分析人士表示,“稚晖君”从需求定义、理论分析开始,一个人从器械选型、结构设计、硬件电路系统设计、再到软件技术、AI算法,花了六天时间完成了一个十几人普通研发团队数月才能完成的项目,能力非同小可。用一个精度0.01毫米的百分表验证对机械臂进行末端重复精准测试,表面上看起来是电子和机械,其实背后全是算法和数学,涉及大量矩阵和偏微分计算。
这台机械臂展现了“稚晖君”计算机原理、面向对象编程、算法、高等数学、力学、机械学等多学科扎实的功底。在视频中,彭志辉介绍,这个项目不管实现难度,还是工作量,都是他做的最复杂的项目之一。
截至目前,该视频在B站播放量超过310万,评论超过1万,并在微博喜提热搜。还有网友联想到手术机器人达·芬奇。
10月9日午间,“稚晖君”在个人微博发文回应称:“这个项目并没有很多同学吹的那么神奇,只是我的一个业余小项目而已。”
“稚晖君”坦言,做这个项目确实花了不少心血,“我只是模仿了它的使用场景,达·芬奇的高精度、多自由度、低延迟通信等这些方面都不是一个DIY项目能企及的。”
对于这个项目与华为公司有什么关系,“稚晖君”直言:“本项目和我的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在我10月7日发布这个视频之前,公司都还没有人知道我做了这么个项目。昨天火了之后,领导看到了还挺高兴的,问我需不需要报销一下制作费用。”
彭志辉告诉南方+记者,他自己本人并不是机器人专业出身的,本次项目中很多知识基本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照着视频里那本《机器人学导论》边学边做。“这个项目想做什么颠覆行业的东西?如果能引发一些学生的兴趣,让大家投入到相关领域学习创新,那应该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百万年薪的“华为天才少年”,曾因自制自动驾驶自行车走红网络
彭志辉身上的标签有很多——“华为天才少年”,年薪百万。但他最喜欢的,还是自己作为B站UP主的名字“稚晖君”,“期待怀揣着冒险精神,设计制作一些东西,用科技改变未来。”“稚晖君”对南方+记者说。
入驻B站以来,他以各种高科技发明著称,硬核程度已高居知识区UP主天花板。无论是自动驾驶的自行车,可以打游戏的充电宝,还是Linux迷你小电视,“稚晖君”向大家展示的都是超乎常人的创造力与落地能力。
一辆自动驾驶的自行车所需要的技术包括CAD建模、载板设计、软件开发设计、电机控制、手工焊电路板……难以想象,这么多复杂的工序,都出自他一人之手。直行、拐弯、避障、上路,在他的改造下,这台普通的自行车抛弃了“驾驶员”,配备了特斯拉都没有的激光雷达,能通过AI进行操控。
很多人可能对其复杂程度没有太深的感知,按网友的话来说,这里面的任意一项拆出来,都可以写成一篇本科甚至硕士毕业论文。
2016年,谷歌曾发布过一个关于未来无人驾驶自行车的设想,自行车可以独自穿越马路。人坐在上面时,可以双手办公、接打电话,甚至还可以用来遛娃。没想到,五年后,这位叫作“稚晖君”的90后小伙“轻描淡写”制作的作品《我把自行车做成了自动驾驶》中呈现了这一技术。
这辆自行车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呢?
视频中显示,它静止时,收起脚撑,能够做到金鸡独立、稳如泰山。即使在栏杆上行驶,或在单侧加上砖头,也丝毫不会影响平衡。同时,还能通过传感器检测出周围的物体,灵敏地躲避行人和车辆,甚至还能根据地形,给自己规划出路径。
这一发明,让计算机科学家、被称为“Java之父”的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也在推特上转发并加以赞美:“我虽然看不懂中文,但我看得懂工程,自动驾驶自行车做得太好了。”短短几天,视频播放量便超过了几百万次,也让“稚晖君”收获了B站“野生钢铁侠”的称号。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甚至为此事点赞过,他说:“对于2012实验室,公司从未给过你们过多约束。比如,有人研究自行车的自动驾驶,公司没有约束过他。我们要生产自行车吗?没有啊。这是他掌握的一把‘手术刀’,或许以后会发挥什么作用,产生什么巨大的商业价值。”
“稚晖君”不同于我们对天才的设想,面面俱到,事事做好计划,他觉得“做好自己的长期计划,短期内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要有个大概目标,知道什么时候干完什么事就行了”。
成就自己的原因首先是兴趣,其次是在实践中不断磨合。“我不是记忆力超群的人,我只是学了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我学了软件、硬件,又做算法、做结构,它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个项目实现过程中,又可以巩固这些知识。”知识是触类旁通的,更是在不断尝试中巩固的,天赋不是决定能力的一切。
2020年底,“稚晖君”正式与华为接洽,开始了前后七轮的面试。最终,“稚晖君”敲开了华为公司的大门。2020年9月30日,“稚晖君”27岁生日之前,华为公司将一张Offer交到其手中。
何以成就“天才少年”?不给自己设限
早在2019年,华为便发起了“天才少年”计划,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该项目主要围绕“联接”“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云与计算”“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六大课题展开。
2019年7月,任正非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宣布对当年8位“天才少年”实行年薪制管理。最高年薪为182万—201万元,其次为140.5万—156.5万元,最后89.6万—100.8万元。华为“天才计划”执行三年来,迄今已招募17名“天才少年”。
9月28日,华为心声社区公开了任正非在华为中央研究院创新先锋座谈会上与部分科学家、专家、实习生的讲话。任正非在这份文件中指明了华为人才招聘的方向,并引导了部分路径。
比如,他认为,海外研究所要承担为公司招贤纳才的责任和使命,应同国内研究所一样,与业务部门一起为公司持续发现人才,吸引优秀人才。
“我们要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公司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冲锋没有人才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开阔思想,多元化地构筑基础,避免单基因思维,也要允许偏执狂存在。”任正非表示。
怎样的教育才能造就如此“大神”?
谈及自己的家庭教育时,“稚晖君”则表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其实不是太高,他们对我的教育没有太多直接的帮助,但很重视对我的教育。只有一条规矩,学习成绩不能落下,其余基本是放养的状态。”
小时候的梦想是做天文学家,本科的时候又学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才正式进入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华为天才少年”,工作之余又学习拍视频成为科技区UP主顶流,不仅如此,吹口琴、弹吉他、画画……样样都拿得出手。真的像网友评论的一样:“除了生孩子,没有什么不会。”
面对这样的说法,“稚晖君”反而解释:“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一个一个学的,大家看起来是同时看到,所以觉得我同时学了这么多东西,其实并不是。像口琴是高中学的,其他是大学学的。”
“虽然拍视频和写稿对自己来说是很难的事,但是做视频和做项目不同,视频是开放性的,可以让很多观众欣赏到自己的东西,还能激励大家好好学习,这挺有意义的。”“稚晖君”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超常能力,只是不会给自己设限,遇到自己喜欢的事就期待更好呈现。
【记者】徐勉 刘长欣
【实习生】邓雯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