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老年人,且赡养案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政府免费帮您打官司。”8月11日,广澳街道司法所迎来了一名老年人,因子女没有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向司法所寻求帮助。司法所工作人员接待以后,详细分析了其中法律关系,给出法律意见并帮助该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这是濠江区法律援助服务向基层延伸,便民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濠江区司法局不断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建设,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2020年以来全区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7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打造半小时服务圈,群众可就近申请获得援助
濠江区司法局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完善援助网络建设,方便辖区群众就近获得援助。截止目前已在7个街道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区60个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岗,同时在团区委、区工会、妇联、残联、区法院、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区老龄办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构建起以区法律援助处为中心,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支点,各社区工作岗为延伸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为全区妇女、困难职工、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寻求法律援助畅通渠道,实现法律援助对象范围、申请渠道全覆盖。2018年,马滘街道居民陈某在工地施工时不慎坠落导致下半身瘫痪,因赔偿问题多次上访。了解该事件后,马滘司法所主动介入,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援助途径维权,并联合区法援处主动上门到陈某家里受理其法律援助申请,将该信访案件引入司法渠道。最终通过法律援助律师的不懈努力,陈某获得经济赔偿70余万元。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激活基层法律援助工作新动能
为使困难群众获得优质、专业法律服务,濠江区司法局统筹队伍配置,各街道司法所均配置一名公职律师或法律专业工作人员承担法律援助工作,各社区工作岗指定一名经验丰富调解干部担任法律援助联络员。区法援处积极加强对各街道、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岗的业务指导、协调和交流,不断强化全区法援队伍的业务能力,形成以区法律援助处为主导,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辅助,社区法律援助联络岗为基础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各司法所在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法治宣传进社区工作中,积极配合社区法律顾问到辖区开展法律咨询解答,既提高了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对日常法律咨询及案件的解答和处理方式,发挥着司法所传帮带的作用。2020年以来,各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累积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服务活动18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申请200余人次,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创新法援新模式,赋予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新效能
濠江司法局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岗的哨点作用,坚持“调解先行”工作原则,打造法律援助与基层矛盾调处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街道、村居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在日常接待辖区群众来访,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时,对一些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纠纷,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及时组织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4月份,河浦街道肚桥社区村民陈某因宅基地纠纷到社区居委会反映情况,经了解该宅基地纠纷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当事人所持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面积为107.46平方,由于地势原因,全座建成将严重影响后面十几户村民出入问题。2015年经居委会沟通之后,约定陈某按照面积76.0644平方建设房屋,剩下31.3956平方作为公用道路供村民出入行走,居委会后续新分配宅基地时再行补足所欠份额。由于该社区近年来没有新规划分配宅基地,当事人多次到居委会索要所欠宅基地份额。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会同居委会参与纠纷调处。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与社区联络员为当事人详细分析、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最终陈某同意由居委回购所欠宅基地并签订了《调解协议》,该案得到圆满解决,这是河浦司法所打造法律援助与基层矛盾调处相结合工作模式的成果。
来源 | 汕头司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